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毛毛虫的趣事
高平镇三十铺幼儿园 陈粉琴
整理贮藏室,翻到了上届大班幼儿没带走的泥工作品——《毛毛虫》,记忆瞬间被拉回到半年前的那堂课。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用轻黏土做毛毛虫已是非常简单的事。我记得当时设计此内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进一步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便更好的开展往后的泥工教学活动。
因为喜欢,他们做的快乐无比,一边做一边喃喃自语,认真的模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就如潇然的毛毛虫,我看来看去看不出形,便问他“你这个叫什么名字?”他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是“开着汽车的毛毛虫”,我再仔细看,伴随着他的讲解还真是越看越生动。
杰科小朋友把我发的作品纸都做满了,我问“为什么要做那么多,都放不下了?”他说“因为毛毛虫讲卫生,有礼貌,所以有很多好朋友”、。好吧,拟人化的毛毛虫。
国豪小朋友的作品都粘一起了,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我以为是他不小心粘一起的,边说边准备分开放,他看到被我分开的两小动物,着急的说“老师,是蜗牛太慢了,毛毛虫要拉着他走……”我顿时停下,小心翼翼恢复到他刚开始粘的样子,不禁长舒一口气,辛亏没破坏。
国萱的毛毛虫像庞然大物,我不禁又问“为什么?”他一脸开心的说“因为我有做好吃的蛋糕和甜甜的棒棒糖给它吃,所以他长得壮,长得好。”我问“那蛋糕和棒棒糖呢?”他笑着说“当然是吃到肚子里面了啊”。顺便还来了一句“老师,你怎么这都不知道啊~啊~啊?”说笑着跑开了,我汗颜。
雅婷的“有沙发坐的毛毛虫”,我看到像有好多花,心想着总算遇到个能看懂的,问她是不是“花丛里的毛毛虫”,她说“老师,那不是花,是毛毛虫的晚餐,有点心的,上面还有蜡烛,它玩累了就坐在沙发上吃晚餐”……我睁大眼寻到了那像针一样细的蜡烛,真不知道是怎么做不上去的,我只能自愧不如。
谢志峰的“毛毛虫去熊猫家做客”,两个熊猫,一大一小连体的,我愣是贴了半天站不住,左右为难,他估计是在旁边看不下去了,从我手里拿过去很快粘好了,笑着说“熊猫妈妈在抱着宝宝睡觉,要躺下的,哪有站着睡觉的?”我又一次汗颜。
太多太多,他们每一次的作品讲述都将我带到充满乐趣的童话世界,给我新的思考和心灵的触动,使我对孩子们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有了以下认识:
1.感受与欣赏孩子们的艺术创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中对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首先是感受与欣赏,要求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身边美的事物及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那作为老师,我们则需要用心的感受和欣赏幼儿的艺术行为及表现,了解幼儿的独特感受,从而走近幼儿。
2.倾听并尊重孩子们的艺术表达。
认真倾听幼儿的艺术表达,如美工活动中的作品讲述,幼儿的讲述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感知和理解幼儿的创作表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3.肯定幼儿作品的亮点,给予适当指导。
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艺术创作,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他们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很欣慰,一直以来可以享受到小小的他们所给我的感动和惊喜。纯净的灵魂,那么纯粹,那么善良,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心里那颗美的种子正迅速的生根发芽。在长此以往中我也习惯了可爱的他们毫无恶意的嘲笑,喜欢他们说我像十万个为什么,学着我说话的样子一本正经的讲解,一副小大人的自豪样。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解并倾听孩子们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他们的创作意图,走进他们的创作世界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幸福的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