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阅读
让我们的灵魂洒满了阳光
——我们的“小蜜蜂班”阅读分享(二)
每当看见孩子们捧着自己喜欢的图书全神贯注的阅读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一份难以言语的欣慰,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的这份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发扬而又收益颇丰呢?
1
抓孩子阅读热情,促使表达贴近本性
“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孩子们年级的增长,我在班级的不同时期开展着不同的阅读交流活动。一年级刚学完拼音时,看着孩子们热情的聊书活动,我就给班级后面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张贴了“做老师最好的朋友”这样的活动手册,我又把彩纸裁剪成小条,放在书柜的一角里,告诉孩子们:谁想给老实说他听到的故事、喜欢的故事人物、看过故事后的想法……就可以取一根彩纸条出来,投进放在班里老师“信箱”中。每天放学时我都会从“信箱”里取出许多根字条,回到家阅读他们用拼音和一些简单的字组成的句子,改正错误的拼音,并了解他们的一些读书情况。第二天,我就会在写了纸条的孩子名字后面盖上“星星”印章。一段时间下来,谁名字后面的“星星”多,谁就是老师最好的朋友,谁就是我们班读书小星星。孩子为了做我最好的朋友,为了成为读书小星星,个个都试着用刚学过的拼音把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喜欢的故事人物、渴望老师将要讲的故事写下来。直到后来,孩子们学会的生字也越来越多了,听完故事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不再满足写一句话了。于是,班级里诞生了“你说、我说、他说”这样以小组为单位的循环日记,我给它起名为“听听花开的声音”,孩子们也给自己的小组起了不同的名字写在了小组表册上。每天下午放学时,这样的日记本在小组内被孩子轮流着带回家,写上今天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内容不限,多少不限,形式不限……第二天,孩子们争着抢着要把自己写的日记分享给其他孩子,写的好的孩子小组表册中他名字的后面便会多一个优秀字样的印章。哪一组集体得优秀超过五个,可以得到一枚印章,一周下来,印章数量多的小组有优先选择自己周末所看图书的权利。个人印章数量多的可以为班级做一周的图书管理员。这样,孩子与孩子之间,组与组之间就形成一种竞争,也形成了组内成员相互督促的氛围,我也通过循环日记的阅读了解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像这样的循环日记将成为我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平台。
2
抓家庭亲子阅读,营造社会读书氛围
在这样一个以读帮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阅读环境中,我也结合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开展了制作读书卡的活动。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微信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后,在他们的支持下,孩子们在不同时期制作着不同的读书记录卡。一年级和二年级时,孩子们制作的读书卡主要以图画为主,读书卡的样子、内容都很随意,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的色彩、形状、内容。到了三年级,我定期给孩子们发放图书,并对读书卡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上所读书目名称、作者、书的内容,自己看后的想法及家长的见解。每周通过对孩子制作的读书卡数量的统计,把制作书目多并且内容全的孩子照片贴在读书墙上,让孩子每个人都当一次“读书小明星”。三年级第二学期以来,我在原来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用不同形状的读书卡换成A4纸来做,每个周末每人发一本绘本,根据自己所读绘本,在读书卡原来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积累好词好句。看,这一张张的读书卡上就有了:书名、作者、好词、好句、书上说、我说、爸爸妈妈说或者哥哥姐姐说等内容和一些与图书内容有关的图画。
例如:赵近山读《爱听故事的大熊》做的读书卡上写道:书上说:大熊捡到了一张纸条,他看不懂,后来,他听女士讲故事,他的心里暖暖的。秋天树叶变黄了,大熊又一次来听故事,可女士已经走了,熊的心里空空的没有了书我的心里没有了温暖。我爱读书,我要让书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好的朋友,剩下的内容还有他积累的好词好句以及他妈妈写的读后感悟。这种读书卡的制作,使全班孩子的亲子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杨婉清带回去《猜猜我有多爱你》和妈妈看后制作读书卡时,妈妈也喜欢上了读绘本,并且每天放学妈妈都会很期待地询问他从学校里带回来什么样的绘本了。我也常常发现一些妈妈们不断地会把看了绘本的感受发在自己的微信圈里。景楠妈妈看了《幸福到了鼻子尖》后发的感受:幸福就是你拥有我,我拥有你,这是宝贝带回来的幸福。而这一张是李婧爸爸和孩子看了《100层房子》之后发的感言:家是放心的地方,是盛爱的地方。忙,从来都不是理由,家在、爱在、牵挂在,幸福才会繁衍不息。正如,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有一些家长和孩子看了图书后陪着孩子们做读书卡,每一张读书卡的制作基本都有家长的参与。这一段是刘明爸爸和孩子看了《狐狸爸爸鸭儿子》后写在读书卡上的感言:每种动物都有温柔善良的一面,看到狐狸手拿树叶,用绳子伴着自己陪孩子游泳的画面时,看得人鼻子酸酸的。我班开展的这种亲子共读活动,把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孩子的读书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拓展了读书活动空间。
3
抓语文课堂教学,教给孩子阅读方法
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而阅读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阅读者浓厚的兴趣的。因此,我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先和孩子们一起朗诵小诗,例如金子美玲的诗歌,金波或雪野老师的一些童诗。我还根据学生最近的精神状态改编的这首《好孩子》,在带着孩子读时,我会不断地把“好孩子”这三个字换成班上某一些孩子的名字,一遍遍的带着他们大声读,当有些孩子听到读出自己名字时,他的眼睛会闪出欣喜的光彩。这样的小诗每周一首。接着我让学生们轮流上讲台来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还可以说一个故事、笑话、科学常识,或是谈谈自己喜欢的书之后,教师稍加点评,拓展些相关知识,注意提炼发言学生的读书方法,或是提些建议,启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我还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系列阅读,并针对性的进行拓展阅读,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使孩子真正能“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描写秋天的景象。在教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我让孩子去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童谣、古诗、节目、故事、谚语等带到班上来,我们一起一遍遍配着音乐去诵读,去阅读,去积累。在国庆假日期间,我又安排了孩子们讲把看到的秋天在上学时带到教室里来,这样一幅幅秋天的美景图画,秋天的劳作场景,被孩子们配上了优美的文字呈现了出来,以及在那些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专题组织的单元里。我在四篇课文中向学生展示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后,我又让孩子们在课后搜集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让孩子们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还给孩子们推荐了有关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图书,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盎然。
比教课本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学会在阅读中继续阅读。长此以往,我想叶圣陶老先生所期待的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教”的语文教学新局面一定会出现。
总之,阅读让孩子体会成功;阅读也让孩子感知着成长,孩子们每读完一本绘本,他们一定会几个人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指手画脚地编排着自己的课本剧。在班级故事演讲赛中,孩子们人人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在这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更浓了,阅读的热情更高了,阅读的习惯更好了。为了鼓励孩子们与经典对话,为了让孩子们能继续阅读,我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比如:《追风筝的人》、《小王子》、《不老泉》等儿童小说每周必看,松居直《幸福的种子》、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薛瑞萍《班级日志》,以及《阅读手册》、《如何阅读一本书》、《教学勇气》等理论书籍每月必读。当学校将阅读纳入课程后,自幼酷爱读书的我常常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阅读,乐此不疲。我想和同样热爱阅读的孩子们一起让阅读注入到他们的生命中,注入到孩子们的灵魂里。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带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最后,我想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总会在阅读中遇到那个洒满阳光的灵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1、【感想】巨彩霞:不只是听听而已(参加《语文教师素养培训》有感)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