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泾川县第三小学 钱燕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一大难点。常常令语文教师深感头疼,往往付出很多,却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俗话说,“种瓜得瓜”,但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来说,很多教师“种瓜”未必“得瓜”。原因何在呢?综合一下当前语文教学的三大环节,就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已经在作文教学中或近或远地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
指导过细,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作文指导课,是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旨在围绕写作目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是,不少语文教师对作文课的认识有些偏颇,认为指导越细越好,从内容到方法、标题和形式等,无不细细道来,甚至对中间内容的层次都要加以详细要求。这样,学生形成了定势思维,只好跟着老师定好的模式进行写作,写出的作文就会死板,雷同化,千篇一律,很少出现内容、形式各异的精彩作文。这种指导方法,教师颇费心思,但是并没有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相反,却僵化了学生的认识,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误区二
批改过详,影响了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中,要找出共性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引导学生自改作文的正确方法。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自改能力的风向标。因此,教师的批语在精不在多。批语精当,学生会在老师的简明导语下,充分展开思维,进行自改训练。但是,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详批详改看成是唯一有效的批改方式,因此,在批改上着实下了功夫,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补充删除,总批眉批,应该让学生动脑动笔的地方,老师都给包办代替了,真可谓认真负责。如此批改,指点学生优点和不足有余,而引导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不足。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从何谈起?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怎能大幅度提高呢?
误区三
讲评过繁,影响了学生写作认识的升华。讲评课,是作文教学的的升华环节。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老师的讲评,来发现自己作文的得失,使自己对此类作文写法的认识再提高。然而,现在又有很多老师,讲评课滔滔不绝,将批改发现的优点和不足和盘托出,几乎挤掉了学生自我认识作文的时间。这样,教师讲评的时间与学生对自己作文再认识的时间,比例失调,致使学生对此类作文认识依然模糊,达不到升华的目的,应该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认真反思,感悟思想的升华。
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真是用心良苦,以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实际上并非所愿,也就是说,“种瓜”未必“得瓜”。愿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真正收到“种瓜得瓜”的效果。
往期回顾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