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泡泡
的美好
游戏背景
小班孩子爱玩、会玩,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在他(她)们的眼里,泡泡是神奇的、美妙的、有趣的,仿佛每个泡泡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里面有好看的风景和有趣的故事。小小的泡泡,有着大大的能量。
午饭后,盥洗室里传出开心的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孩子们用洗手液搓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泡泡。
圆圆小泡泡
博博
“老师,我的手上搓出了很多泡泡,你快来看呀。”
茉茉
“我手上全是泡泡,轻轻一拍,泡泡飞到了脸上,落到了洗手池,太好玩了。”
和泡泡的相遇里,孩子们在看一看、找一找、试一试、玩一玩中,一步步了解、一次次尝试,一点点探索…..开启了一次有温度的探索之旅。
发现寻找生活中的泡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析解读
兴趣是幼儿观察事物的动力,它能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操作,从探索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经验,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在洗手常规活动,我敏锐的捕捉到幼儿喜欢玩泡泡的兴趣。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提高观察、探究能力,积极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经验。我还引导幼儿回家寻找泡泡,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让孩子们加深对泡泡的认知。正因如此,有温度的泡泡探索微课程悄然开始了。
探索泡泡——制作泡泡水
##记录每一刻美好##
##记录每一刻美好##
第二天,孩子们拿着心爱的泡泡玩具在操场上吹泡泡、追泡泡、和泡泡一起跳舞,玩的不亦乐乎。看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泡泡诞生在阳光下,随着风儿飘向远方,在空中慢慢飘落。孩子们追着跑着、跳着,时不时用小手抓一下,开心的犹如回归大自然的小鸟,整个操场都被五彩的泡泡充满,我们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泡泡世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不一会,
豪豪委屈的跟老师说…
上下滑动
一说到做泡泡水,孩子们兴奋了起来,纷纷跑去找可以制作泡泡的材料。
眼疾手快的清雅第一个跑到洗刷间拿起了洗洁精……
清雅
“老师,这个可以。”
靳老师
“这个要怎么做呢?”
清雅
“这个加上水,搅拌一下就可以了。
靳老师
“那你来试试吧。”
清雅小朋友小心翼翼的将洗洁精挤了一点点到装泡泡液的瓶子里,接了满满一瓶水,拧好盖子,摇了摇,就迫不及待的吹了起来。
只见她精致的脸蛋慢慢染上了红晕……可怎么都吹不出泡泡,这是怎么回事呢?
善于思考的小朋友总是有办法。只见清雅把第一次做的泡泡水倒掉,这次她倒的洗洁精多了些,又接了满满一瓶水,摇晃了几下,这次她成功的吹出了泡泡,旁边的小朋友高兴地跳了起来。
喆喆
“洗衣粉也能有泡泡,我要用它试一试。”
煜喆在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洗衣粉,在泡泡水瓶里倒入洗衣粉,接满水,就开始吹,可泡泡依旧没有吹出来……
子毅
“你得晃晃才行。”
煜喆把瓶盖拧上摇了摇,提起瓶子一看,发现瓶子里还有没融化的洗衣粉,又使劲摇了摇,直到洗衣粉都融化。这次还是没有吹出泡泡。
玥歆
“你轻轻吹。”
姜老师
“我也要来试试。”
可是谁也没有成功……
看着一旁用洗洁精成功制作出泡泡水,正吹得起劲的清雅,煜喆得到了一些启发,她也尝试倒了一点洗洁精到洗衣粉水里。
这次吹出的泡泡可大了,大大的泡泡引来伙伴们羡慕的围观。
喆喆
“我这个加上洗洁精最厉害了。”
姜老师
好神奇呀,洗洁精、洗衣粉和水三个好朋友凑一起,搅拌一会,安全好用的自制泡泡水就完成了。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想要有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再加点白糖吆!
分析解读
在游戏中,泡泡机无法吹出泡泡这一问题的出现,我即刻引导孩子们思考、讨论、猜测、实验,并提供了各种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孩子们对泡泡水的制作材料有各种设想,我没有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倾听孩子有趣的发现和问题,帮助孩子梳理已有经验。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积累了关于泡泡的经验,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发展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
寻找不一样的泡泡工具
充足的泡泡水有了,畅玩泡泡的机会多了,孩子们奇妙的想法也随即而来……
大瑶
“老师,泡泡有的大,有的小,这是为什么呀?”
仪羽
“用的东西不一样啊。”
小宝
“老师, 我不想用泡泡机吹泡泡了,我想试试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
靳老师
“奥?这个问题呀,我也很感兴趣,一起试试吧!”
孩子们齐心协力将自制的泡泡水倒入一个大盆里……
王老师
“孩子们,你们觉得教室里什么可以吹出泡泡呢?”
仪羽
“车轮。”
王老师
“哦?那你就来试一试吧!”
仪羽在搭建区找到了一个车轮,在泡泡水里短暂的浸泡了一会,拿起车轮轻轻一吹,果然吹出了一个大泡泡……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试试还有什么可以吹出泡泡。就这样,我们开展了一个寻找不一样的泡泡工具游戏。孩子们像兴奋的小鸟一样,在教室里寻找材料,积木、吸管、套圈、剪刀、雪花片甚至苍蝇拍都成为了孩子们尝试的工具。
于是,老师请小朋友们将自己认为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放在绿色盘子里,不能吹出泡泡的放在粉色的盘子里。
我找到的泡泡器
尝试过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验,将成功与不成功的材料第一次分类摆放在对应的盘子里,并根据自己的尝试结果,进行了《我找到的泡泡器》表征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用磁力片成功吹出了泡泡,有的则没有成功,那磁力片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呢?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几位成功的小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糖心
“我是等磁力片沾满泡泡液,再拿起来”。
雯雯
“我吹的时候轻轻地。”
有了经验之后,我们又对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进行猜想、验证并且进行二次分类。
当然了,在这过程中,有一些材料(比如玩具鸡蛋、没有孔的插塑玩具)是不可以吹出泡泡的……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吹出泡泡心须带有洞洞,握姿必须也要正确,吹泡泡的时候要轻且慢。
分析解读
孩子们的提议为本次游戏增添了光彩,孩子们在观察、思考、寻找、验证的过程中知道泡泡工具的特性— —有洞才能吹出泡泡,在一吹一蘸的游戏进程中隐性的引导孩子们获得新经验。当然在寻找泡泡工具的时候,有的孩子成功吹出了泡泡,有的却失败了,我没有给予孩子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支持鼓励孩子们在动手实验中的自我完善。
留住泡泡,记录美好
美丽的泡泡承载着孩子们的期待在阳光的映衬下随风慢慢舞动,犹如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带给孩子们无穷的快乐、幻想和诗意,孩子们追着跑着、跳着,用小手开心地抓着,可是娇嫩的泡泡一碰就破,孩子们也开始有了些许的遗憾。
睿睿
“老师,泡泡永远不破多好呀”
涵涵
“老师,我们帮他拍照放在我们的大电视里吧。”
拍照、录像高科技手段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多的答案,可是老师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把泡泡保留下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玥歆
“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吧”
雯雯
“我们还可以玩颜色”
糖心
“我想画完剪下来,贴在纸上”
大恺
“老师,我们在草地上吹泡泡的时候,吹了很多泡泡抱在一起,好好玩呀!我想留住抱在一起的泡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把自制的泡泡水和颜料倒在纸杯里,吹出的泡泡沿着杯口往一侧抹下来落在素描纸上……
再根据泡泡的形状,最终添画成好看的水果、莲蓬、水母…
分析解读
《指南》中指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吹吹、玩玩、画画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孩子,
是最大的游戏家,
五彩斑斓的泡泡中,
承载着他们无尽的憧憬!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期待我的孩子们
更多、更有趣的探索吧!
扫码关注我们
素材来源丨苗苗一班
指导教师 | 靳梅 姜雪婷 王圣玺
责任编辑 | 侯岳燕
审核 | 林宏琴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