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从你我做起
——龙泽苑街道垃圾分类宣讲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制度。为全面贯彻《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力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根据《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局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实施方案》立足我园实际,落实源头,完善工作机制,突出育人为本,扩大宣传普及,做实做细区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减量工作。2019年12月18日我园特邀请昌平区龙泽苑区街道讲解员来我园进行垃圾分类宣讲活动。
一、垃圾如何分类
1、垃圾分类设置: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2、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包括:餐巾纸、卫生间用纸、一次性餐具、污损塑料袋、污损纸张、灰土。
3、厨余垃圾,即易腐垃圾,包括:蔬菜、瓜果、鱼骨、碎骨、肉和内脏、剩饭剩菜、加工类产品、校园绿化。
4、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纸塑铝复合包装、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5、有害垃圾包括:有机溶剂类包装物、废药品、含汞废弃物、废电池、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讲解员老师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标志,如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的品种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小朋友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正确的分类方法。
原来桃核、西梅核、大棒骨都不属于厨余垃圾由于它们过于坚硬不能降解,属于其他垃圾呢!而1号、5号、7号电池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在生产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低危害处理,现在已经不属于有害垃圾,而是其他垃圾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争着回答问题!
活动中,我们将孩子们分成了组,每组准备了四个小型的垃圾桶:厨余、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当然,还配套的准备了若干垃圾卡片,与孩子们一起互动,尝试着将垃圾进行分类。
“垃圾”小卫士就位!
手持“垃圾”的小朋友!
排队投放“垃圾”。
孩子互相商量着,讨论着,把“垃圾”正确投放!
认真思考仔细分类中
通过垃圾分类的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老师以及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提高大家积极动手、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减轻环境的污染,积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行动者,共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创造首都美好明天奉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