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OF SNAIL
呀!是蜗牛!
雨后的幼儿园,碧绿清新,生机盎然。孩子们欣喜地观察着这个被冲洗干净的世界,竟也有了许许多多的小发现,“老师,草地里有好几只小蜗牛呀!”这些突如其来的小客人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这样孩子们和蜗牛有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班本课程《呀!是蜗牛!》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资源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因此,我们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班本化特色课程《呀!是蜗牛!》。蜗牛和孩子们的故事,在悄悄地发生。
主题脉络
走
近
蜗
牛
第二天,有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几只白玉蜗牛,孩子们兴奋地围在蜗牛旁观察、议论着。这不,发现还真不少!
01
懿懿
蜗牛走得好慢啊,它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天花板呀?
02
轩轩
蜗牛好美丽,它的触角可以伸得好长!
03
彤彤
我想碰碰蜗牛,还没碰到,它就缩到壳里去了。
04
赟赟
蜗牛拉的臭臭黑黑的,像一条线。
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蜗牛的外观吧。
蜗牛不仅利用壳遮风挡雨,当遇到危险的时候,还可以缩到壳里躲避敌害。不仅如此,蜗牛的壳还可以防止它体内的水分流失。
善于思考的宝贝们跑到区角里捣鼓了一番,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把蜗牛放在卡纸上面探索——试图揭开小蜗牛爬行到天花板不会掉的秘密。
太神奇啦
·蜗牛没有掉下来!·
原来蜗牛可以分泌黏液,正有了黏液的作用,蜗牛才可以不会掉下来。
照
顾
蜗
牛
问
宝贝们对于小蜗牛特别重视, 想要好好照顾它们,第一次当“小爸爸”“小妈妈”,他们的疑问可多了:
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查阅了不少资料,用心记录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对蜗牛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壹
贰
01
蜗牛喂食记
白玉蜗牛喜欢吃青绿植物的叶片和多汁青绿菜叶、瓜果、滕本等植物的叶以及少量大米、菜豆饼、米糠等精饲料,饲喂时要把所喂饲料用水喷湿。它喜欢住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喜欢住在沙土上。
小蜗牛,快快吃,快快长大~
小蜗牛最喜欢吃什么呢?
根据讨论结果,孩子们进行了自由分组,每组带来了一样小蜗牛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展开了饲养实验……经过孩子们一天的观察,发现早晨放进去的食物到放学前只有菜叶被小蜗牛吃掉了,这也验证了他们的想法:小蜗牛喜欢吃菜叶。
02
蜗牛的便便
每天值日生都会用小勺或小镊子清理蜗牛的便便。
清洗小蜗牛的家
真是能干的“爸爸妈妈”
每周更换钙土
再给小蜗牛洗洗壳~
在清理中,小朋友们发现蜗牛排出来的便便主要有黑、褐、绿、红这几种颜色,颜色和它所吃的食物的颜色直接相关。原来,因为蜗牛的肠胃很简单,不能将食物完全消化,才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粪便。
03
给蜗牛喝点水
为什么每次我给蜗牛洒水,它们都会害怕地躲进壳里去呢?
蜗牛:我有点
害怕…
蜗牛喜欢水,但是太多的水它们不喜欢哦,最适合的环境:温度16-30℃;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
04
蜗牛的“生”与“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小蜗牛也似乎成为了班级中的一份子,每天总有孩子围在盒子边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一天下午……
小蜗牛怎么了!!!
它怎么不把触角伸出来啦?
它死掉了,你看它的洞口都堵住了!
别慌别慌,快叫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来看看!
会不会是这层白色的“门”
把小蜗牛封住了呢?
小蜗牛真的死掉了吗?
通过调查搜索,最终孩子们发现原来是因为蜗牛进入了“旱眠”。
那么,什么是“旱眠”呢?为什么蜗牛会“旱眠”?
通过视频科普,孩子们进一步探秘了蜗牛身上的小秘密,发现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干燥的环境会让蜗牛的身体分泌出粘液,从而进入“旱眠”状态,保护自己,这是蜗牛为了顺应环境作出的自我改变。
在饲养过程中,孩子们还提出了疑问——蜗牛的年龄是根据螺的大小而决定的吗?真的是这样吗?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又生成了关于“螺层”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与视频讲解,孩子们发现原来蜗牛年龄的大小是由螺层决定的,并非螺的大小。刚出生的小蜗牛就有螺壳,可是螺壳是不会随着蜗牛的身体变大的,只有再生长出新的外壳才可以,所以都是下面的壳比上面的越来越大。螺层越多的年龄自然就越大了。
05
蜗牛与蛞蝓?
一次户外观察活动中,孩子们又在乐活农场的地面上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动物朋友,对于这只酷似蜗牛的小动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
“老师,这是什么呀?”
“老师,这里有一只小蜗牛!”
“可是为什么这只小蜗牛没有壳啊?”
这只酷似蜗牛的小动物究竟是谁?
通过观察对比与前期经验的提取回顾,孩子们以绘画表征的形式记录了这只小动物与蜗牛的相同及不同之处,在分享讨论中,我们发现这只操场上发现的小动物与小蜗牛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究竟它是谁呢?通过网络搜索、视频解读,最终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这只酷似蜗牛的小动物叫做蛞蝓。
蛞蝓是一种害虫,属于软体动物,外表光滑,身上没有外壳,长度大约30-60毫米左右。蛞蝓没有毒性,但是对于植株具有危害,它属于杂食性动物,会咬食植物的花朵、叶子、根茎,导致花叶受损,根茎被破坏,从而使植株枯萎。发现蛞蝓后,要采取方法及时消灭。
老师的话
生命诚可贵,养蜗不含糊。一只小小的蜗牛在成人眼中可能就如同一颗石子那么普通,可是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要比我们成人深刻地多。自从饲养角有了白玉蜗牛的加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爱上了白玉蜗牛,开始主动自发地照顾这些小生命。他们会给白玉蜗牛喷水,喂它们吃各种食物,每天迫不及待的想来幼儿园看看它们。与白玉蜗牛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不但满足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还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行为。在白玉蜗牛的探究中,孩子们获得了认知的收获,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让孩子们学会爱,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物,收获了更多的体验。
孩子们的种种表现,正如《指南》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并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带
“蜗”
游
戏
设计蜗牛的房子
晨间谈话时,宝贝们畅聊小蜗牛的成长记,聊及小蜗牛长很大了,现在的家不够大了怎么办,于是大家动手用建构区大型木块和材料,搭建一栋栋豪华大别墅。
快住到大房子里来
不一样的蜗牛
经过小朋友们的仔细观察发现,每种蜗牛的壳长得都不一样,有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和构造。快来看看我们制作的小蜗牛吧~
你瞧!孩子们在自由创作中,表达着他们对蜗牛的喜爱之情。
品读蜗牛
孩子们对于蜗牛的兴趣越来越高,于是我们来到幼儿园的图书室,查找关于蜗牛的绘本,让孩子对蜗牛增进了解。关于蜗牛的绘本故事,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读物。
蜗牛赛跑
通过观察,小朋友们发现小蜗牛之间的爬行速度不一样,要不来pk一下,看看谁是爬行小冠军。
小朋友们马不停蹄地把赛道搭建完成!
开始比赛
放一些美食在终点让小蜗牛们更有动力哟~~
最后4号小蜗牛获得第一名~
我们的课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啦,但是小蜗牛们还是会在自然角的饲养区一直陪伴着我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小朋友们镜头下记录的可爱的小蜗牛吧!
课程回顾
幼儿阶段正是发展亲自然情感的关键时期,相比于仰望高处的自然物,孩子们更喜欢“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自然物,就如和白玉蜗牛的一次美丽邂逅。
在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与蜗牛的互动中,不仅让孩子们见证了白玉蜗牛的成长过程,也让我看到孩子对大自然那种本能的亲近和喜爱,以及与自然万物交流、对话的能力和兴趣。对蜗牛的持续观察和互动中,孩子们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带着问题去发现、去探索,始终置身于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中。从初见蜗牛时的新奇好问,到照顾蜗牛的感知体验、大胆猜测、细心验证,不仅是自身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质的飞跃,更是借由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建立了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心、责任心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作为老师的我们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没有接触并涉及的领域,因此在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时,老师只有始终与幼儿保持同频,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想法与感受,不断地吸收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极地参与到他们的猜测、探索与验证之中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这个课程小故事见证了我们和孩子们的成长。
来源:无锡市刘潭实验幼儿园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