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仔细观察便提问
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你搭的是什么呀?和谁一起搭的?你是怎么搭的呀?用的什么方法?用了什么材料?你用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
其实,上班都一直在忙,自主游戏环节,老师还可以适当放松下,都没怎么仔细观察。
不符合幼儿年龄发展阶段的提问
单一类型的提问
幼儿在建构区用积木围合了一座房子,在游戏回顾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回顾学习。
教师:你搭的是什么?
幼儿:房子。
教师:我们家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幼儿:有窗子、有门。
教师:你的房子还缺什么?
幼儿:没有房顶。
教师:那我们家里的屋顶是什么样的?
幼儿:是平平的。
教师:那下次再搭房子,你想用什么材料搭屋顶?
在建构游戏《建房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搭建的作品进行指导,上述对话中,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记忆类问题和理解类问题,让幼儿对房子的形象进行记忆和描述。
基于观察而提问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只有基于深入的观察,记录和了解幼儿建构的过程,观察幼儿建构的兴趣、遇到的问题、运用了哪些建构技能、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进行思考并调整的,才能对幼儿的建构行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识别幼儿的兴趣和教育契机,抓住深入学习的点,提出有效的提问,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基于观察学会判断,判断幼儿搭建的是一个新事物还是已有丰富经验的事物。
若是新事物,幼儿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获取基本信息,教师的提问是关于获取信息、理解知识方面的问题更好;若是已有丰富经验的事物,则可以提问一些鼓励幼儿尝试和推断的问题。
比如:幼儿已完整地搭建完一座大桥,深入观察搭建过程的教师可能会问:“大桥的哪些部分最不好搭建?为什么呢?如果抽掉其中的哪一块木块,这座桥就会倒?”从而引导幼儿针对“桥”进行深度的探索。
基于幼儿认知特点而提问
《3~6岁学前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水平、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都存在差异,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基于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还要考虑其差异性的存在,创设不同的建构游戏情境,设计不同的建构游戏活动,提出不同难度的游戏问题,以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
比如:一群幼儿在户外发现了小木棒,并将小木棒当作筷子或勺子。针对 4 岁的幼儿,可以问:“你用这种新的餐具吃什么食物比较方便,吃什么食物比较不方便呢?”而针对 3 岁的幼儿,可以说:“跟我讲讲你在地上画的什么吧!”
基于支持而提问
游戏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和儿童观进行不断的更新。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其给准备一种乐于思考、探究、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因为真游戏中的儿童是自我掌握、自主自由、不服从外部的要求和压力的。游戏中教师虽以问题推动幼儿学习,但幼儿需要实践练习,为了保障幼儿真正的自主探究,教师应避免过度提问。因此,在建构游戏中,基于对幼儿深度学习支持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教师要注意把握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有效的提问不仅只有问,还有听。提出开放式问题的教师,首先应是一名认真的倾听者,通过倾听给幼儿营造被尊重和被肯定的氛围。
比如:在建构游戏的讨论环节,中大班幼儿都积极展示和描述自己的作品,而教师应提醒幼儿间互相倾听,让幼儿互相尊重、互相认可。当教师提出问题,并看着发言的幼儿,鼓励幼儿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能够营造出让幼儿觉得准备好的、愿意并能够思考的环境。
此外,基于支持的有效提问是鼓励并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幼儿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回答,而不是回忆死记硬背的信息。比如:幼儿在玩泥过程中,教师问幼儿捏一个什么样的水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个性化的表述,不限于水杯的造型和功能,甚至会说一些关于水杯的故事。
基于幼儿已有经验提问
建构游戏中,幼儿常常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观点。那么,教师期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更加深入和复杂学习的提问,一定是在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上,因为幼儿经验中的记忆信息是其理解信息的基础。
比如:在五星级酒店搭建的案例中,两名幼儿各自搭建了酒店,一名幼儿嘲笑另一名幼儿的酒店不好看,被嘲笑的幼儿说自己搭的是英国伦敦的酒店。教师追问被嘲笑的幼儿:“你去过伦敦吗?英国伦敦的酒店是什么样的?”幼儿说:“去过,英国伦敦的酒店有尖尖的顶,有的外面有很多的柱子。”教师又问另一名幼儿:“你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建筑不好看呢?”幼儿指着自己搭建的方方正正的酒店说道:“反正很难看,没有我们搭得好看。”
案例中两名幼儿争执的原因是认知经验的差异,结合两人的不同经验,教师提出系列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会认为伦敦的酒店不好看?英国伦敦的酒店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们心目中的好看五星级酒店是什么样的?英国伦敦的酒店和我们心目中的酒店有什么不一样呢?”以问题引导幼儿探讨中国建筑风格和欧洲建筑风格的不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丰富提问类型
建构游戏的学习过程是“发现知识—知识整合—建构理论—思维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和探究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幼儿建构游戏进行回顾提问时,可运用适量的记忆类和理解类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记忆和描述自己搭建的物体,以唤醒幼儿内心的游戏体验,但提问的侧重点应聚焦在幼儿的尝试、创造、评价、分享等方面。因为提应用类、分析类、创造类问题有利于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创作。
比如:“欧式建筑和中式建筑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你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房子的窗户呢?”这样的提问能提升幼儿的应用能力,启发幼儿创造。此外,当幼儿作品搭建完成时,教师可以提分析类、评价类的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判断。
比如:“说说你房子和其他小朋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建房子过程中哪一部分最难,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发幼儿共同交流,进行分析判断。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应基于游戏观察、幼儿认知特点、幼儿已有经验和对幼儿游戏发展的支持,以不同类型的问题为支架,唤醒幼儿认知,启发幼儿自主创造与表达能力,达到在建构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的目的。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