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生完宝宝很久了
怎么肚子还是这么大
肉肉松松垮垮,使劲收都收不回去?
难道是因为哺乳期多食和缺乏运动?
其实不然,始作俑者极有可能
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那什么是腹直肌分离呢?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DRAM)
女性怀孕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腹直肌被牵拉,两侧腹直肌之间的筋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白线,逐渐软化和扩张以容纳增大的子宫,导致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束腹直肌 逐渐分离,中间就出现了一片空隙,这就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而孕妈妈在孕中晚期的腹直肌分离发生率约为27%~100%,分娩后早期约为35%~60%,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宝妈都会出现腹直肌分离!
虽然数据如此惊人,但并不是
每个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宝妈都需要治疗
腹直肌分离有自然恢复的趋势
产后第3天约60-70%的宝妈腹直肌间隙会超过两指宽。
等到产后4-8周,这些宝妈中70%的腹直肌间隙会逐渐恢复。
剩下约30%的宝妈腹直肌分离超过2指,更严重者超过4指甚至可以塞进一个拳头的就不能自行恢复,需要寻求专业的康复治疗了。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宝妈要问啦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腹直肌分离多少指
严不严重呢?
别急,中六君这就教你一招
——如何自测腹直肌分离
自测方法:
取仰卧位,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自己腹部的三个位置:肚脐、脐上2cm和脐下2cm。
头和肩抬离床面,感觉到两侧的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没有感觉到挤压,试着将手指向两边挪动或增加手指,直到感到被肌肉挤压手指。
以上三个位置中任何部位两侧腹直肌间的距离≥2横指即可诊断为腹直肌分离,往往以脐部分离最为严重。
轻度腹直肌分离为2-3指宽
中度腹直肌分离为3-4指宽
重度腹直肌分离为超过4指宽
但不少人会觉得
“不就是大肚子嘛,
Oversize一穿还是潮女一枚,
别人看不见,我就不尴尬。”
大家以为腹直肌分离
只会使肚子变大、腰围增粗,影响美观?NONONO!
严重且无介入治疗的腹直肌分离会使脊柱稳定性下降,改变人体整体姿态,增加下背痛、骨盆带疼痛、内脏下垂甚至腹壁疝的风险,并增加罹患尿失禁、便秘、盆底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
部分宝妈一听急了
运动赶紧安排起,训练走起
——“腹部肌肉锻炼这我熟
仰卧起坐、呼啦圈统统安排!”
停停停,别急。
中六君再科普一番!可千万别做这些运动,不仅起不到收紧腹直肌的作用还可能加重腹壁膨隆,加重腹直肌分离!
还是让中六君教你几个简单、靠谱、安全的动作,为你早日恢复小蛮腰加把劲吧~
1
腹式呼吸
①仰卧,松开腰带,全身放松;
②保持胸腔不动,吸气时腹部自然扩张,呼气时向内收缩腹部,最大限度地把肚脐吸引向脊柱;
③循环往复,保持呼吸节奏一致,每组10次,每天2~3组。
2
站姿收腹
①保持中立位靠墙,后脑勺、背部、臀部贴在墙面;
②吸气,保持胸腔不动腹部自然扩张;
③呼气,腰椎贴墙面,尽可能腹部向内收,想象用肚脐向墙壁方向靠近的感觉。
每组10~15次,重复2~3组。
3
跪姿收腹
①四点跪位,肩、肘、腕位于同一条直线,肘关节不过伸,两膝分开与髋同宽,膝关节位于髋关节正下方;
②吸气,保持胸腔不动,腹部自然扩张;
③呼气,用力将小腹向内收回,想象将肚脐拉向腰椎的感觉。
每组重复10~15次,做2~3组。
注意!如果手腕有疼痛,谨慎使用这个动作,否则可能会加剧手腕的疼痛。
4
鞋跟滑轨
①仰卧,膝盖弯曲,双手伸直放于身体两侧,掌心朝下;
②吸气,缓慢地将一侧腿滑出,直到与地板平行;
③呼气,将腿滑回弯曲的起始位;
④吸气,换另一侧腿重复动作。
每侧腿20次。注意运动过程中下背部始终紧贴地面。
5
足跟轻触
①仰卧位,膝关节弯曲90度,小腿与地面平行,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②呼气,保持核心收紧,将一侧足跟轻触于地面;
③吸气,将下肢还原至初始位;
④呼气,换另一侧下肢重复动作。
左右下肢各重复10次。注意训练过程中核心持续保持收紧,尽量保持骨盆中立位,不要憋气。
看上去很简单对不对?
但重点之重点又来了!
训练动作做到位
有促进腹直肌分离恢复的作用
但如果动作要领没掌握或错误发力
则有可能加剧腹直肌分离!
TIPS
划重点
对于腹直肌分离超过3指或以上的宝妈们,建议尽量寻求专业的产后修复,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并配合多种治疗方法促进分离的修复。
简而言之,科学修复是关键,盲目修复不可取。
最后,产后的宝妈们一定要重视产后康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产后修复
科学康复是关键!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