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际幼儿园、xx双语幼儿园、xx国际托育”……打开点评类网站检索关键词“幼儿园”可以发现,冠名“国际”“双语”或英文音译词的民办幼儿园比比皆是。不过,预计明年6月前,这些幼儿园都得向当地相关教育部门申请改名。
12月16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日前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其中再度提出对民办幼儿园不规范命名的治理要求:
各省(区、市)部署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同时,行动计划对该项治理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时间要求:2022年6月前整改完成。
重点一:
消除学前教育“大班额”现象
鼓励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
为推进教育公平,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计划》要求加大扶持力度,落实财政补助、划拨方式供地、减免税费和租金等政策,鼓励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逐步化解和消除学前教育“大班额”现象,防止出现新的无证园。
同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通过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村独立或联合办园、巡回支教等方式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实施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
重点二:
保障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
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
针对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待遇保障瓶颈问题,《计划》强调,各地要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民办园按照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
在待遇上,也要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民办园要参照公办园教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职工的工资收入。
各类幼儿园教职工依法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畅通缴费渠道,农村集体办园的教职工社会保险可委托乡镇中心幼儿园代缴,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由小学代缴。各类幼儿园依法依规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税务等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幼儿园教职工缴纳社保情况组织检查,积极开展医保参保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
重点三:
幼儿园名称不得有“艺术”“国学”等字眼
有虐童行为幼儿园年检一票否决
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出现的虐童体罚等问题备受诟病,此次《计划》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大治理力度:
1.体罚——对出现虐童、体罚及变相体罚等严重师德失范行为的幼儿园,年检实行一票否决,对涉事教职工、管理者和举办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名称——各省(区、市)部署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3.培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执法检查力度,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和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以及其他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的培训活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