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活动是一节大班的社会教学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感受一分钟的时长,在体验与感悟中学会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活动中,教师摈弃了说教的方式,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引导幼儿体验、感悟,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生动活泼地社会性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听课实录:
师:今天是星期几?
幼:星期四。
师: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
幼:上午。
师:现在是上午九点二十五分,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好吗?
师生在音乐声中跳起《快乐的小动物》舞蹈。
师:你们觉得刚才这段舞蹈有多长时间?
幼1:有一分钟。
幼2:有一分半钟吧。
幼3:有二分钟。
师:准确地说有一分钟。
评析: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抛给幼儿第一个问题,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长。
师:那么你认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呢?
幼:短。
师:下面让时钟娃娃来告诉我们吧。
师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然后指着秒针说:秒针从任何一个地方走一圈回来要走60下,也就是60秒,分针就会提示我们,有一分钟了。
师:我们一起跟着秒针数60次,感受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好吗?
师幼数1——60。
评析: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使用了浅显易懂的讲解方法,易于使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孩子接受新的观念的基础。
师:现在你认为一分钟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呢?
幼1:可以用来洗脸、刷牙。
幼2:可以用来画画。
幼3:可以用来锻炼身体。
师:现在请小朋友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角,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你觉得有一分种时就可以回老师身边来了。
幼儿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角开始游戏,区域角游戏分别有穿珠子、跳绳、拍皮球、画画、捏橡皮泥等。
幼儿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陆陆续续回到了老师身边坐下。
师:刚才你们用了三分钟,你们用三分钟做了多少事情,一起交流一下。
幼1:我做了二十三个数学题。
幼2:我穿了十五个珠子。
幼3:我跳绳跳了十七个。
幼4:我拍皮球拍了二十四个。
师:原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分钟一晃就过去了,看来我们得珍惜每一秒的时间哦。
评析: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让孩子既感受到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又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一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幼儿初步感受到节约时间的必要。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比赛,比赛有拍球和跳绳二个项目,看看哪个队能胜。比赛时每组派一名队员计时,二名队员数数,二名队员参赛。老师在黑板上为获胜队画红旗,最后哪组红旗多就为获胜队。
幼儿分组,然后小组分工,开始比赛。
师:现在请获奖队队员谈谈为什么在一分钟时间里你们能做那么多事情?
幼1:因为我们配合很好,中间没有浪费时间。
幼2:因为我集中精力跳绳,中间没有等待。
幼3:我觉得是因为我很喜欢拍球。
幼4:我是因为跳绳是我的长处。
师:比赛失败的队员不用气馁,以后我们要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集中精力、不等待、相互配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希望下次你们也能获得胜利。
评析:教师为了再次让孩子感受一分钟的时长和一分钟的价值,努力为孩子创设体验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更可贵的是教师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的发展,也注重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和谐发展。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录相,然后请告诉我,这个人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放映刘翔在奥运会上跨栏的录相。
幼:是刘翔,他在参加跨栏比赛。
师:对,你们猜猜,他参加110米跨栏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幼儿自由猜测。
师:老师告诉你们,刘翔用了十三秒的时间在奥运会上夺得了冠军。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十三秒有多长吧。(对着时钟一起和秒针同步数数,感受十三秒的时长。)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牙买加选手在参加100米短跑时的画面,他也获得了世界冠军,你认为他用了多长时间呢?
幼儿观看录相,并自由猜测。
师:他仅用了9秒9,也就是不到10秒的时间。
评析:本环节老师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时间的宝贵,用了非常典型的二段录相作为教学内容,选材得当,效果极佳。
师:下面是一个小朋友关于一分钟的真实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录相:早上,闹钟响了,一个小朋友睡在床上不想起床,说:再睡一分钟吧。于是他多睡了一分钟,然后起床、漱口、洗脸、背上书包上学。跑到公交车站,看着公交车刚好离开,他着急地等一班车,车终于来了,他坐上车来到学校,可是已经迟到了二十分钟。
师:这个小朋友为什么没有坐上公车?
幼:因为他多睡了一分钟。
师:他只多睡了一分钟,那为什么上学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幼:公车是准时的,上课也是准时的,所以起床也应该准时,而小朋友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无法准时上车,无法准时上车,也就无法准时上学了。
师:看来,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它可以用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做十个数学题、画一幅好看的画、可以拍十几个皮球、跳二十几个绳、可以跑好多个一百米、可以跨很多个跨栏。但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不遵守时间,时间就会把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就会有和这个小朋友一样的遭遇。
评析:用一个反面的典型来教育孩子,引起孩子的反思与警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这是一张起床流程表,上面有我们起床要做的事情,有起床、穿衣、刷牙、洗脸、上幼儿园五项,现在请你们自己填写,看看各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回家以后让爸爸妈妈拿表试验一下,看我们填写得是否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评析:将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真正达到了“生活即教育”的目的。
案例对幼儿的教育启示:
1、幼儿社会教学活动应用幼儿身边的事例、幼儿喜欢的事例、幼儿听得懂的事例来影响幼儿,同时这些事例要结合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般知识性的东西还是需要教师讲解和传授的,这样有利于幼儿丰富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活动中的“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师就采用了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如何才能做到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需要幼儿在不断的体验、感受后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所以幼儿在自选游戏中、看录相的交流中、起床时间表的活动中深入展开,最终使孩子们能够自主、积极地体验感受,并从中形成了主动的社会性发展。
3、幼儿教育是为了幼儿今后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生活世界和幼儿的学习世界搭起一座桥梁,也就是说,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同时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孩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