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实施途径之一,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丰富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三个具体原则,让环境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活起来”。

  原则一

  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只有考虑清楚“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弄明白“为谁布置环境”“儿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并且只有全园达成共识,我们才能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道路上不跑偏。

  宝物寄存箱幼儿园给每个孩子配了置物柜,但孩子们存放私人物品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吗?我们幼儿园有着植被丰富的户外环境,孩子们大都喜欢在户外活动时捡一些树叶、小石子等,当作自己的小宝贝,还比赛谁捡得多。回班后,老师一般会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宝贝”收在衣柜中。一次,闹闹喊:“老师,我的柜子里塞满了衣服,没有地方!”别的小朋友也跟着说:“我的也是。”没办法,好多小朋友只能在回班前把自己的小宝贝就地扔掉。

  因此,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宝物寄存箱”。宝物箱为抽屉状,带有滑道,抽拉起来很方便。抽屉的前面为透明的亚克力板,便于幼儿观看里面的宝物。放置宝物的步骤被形象化地展现在上面,幼儿可以随意往宝物箱中放上自己的宝贝。放什么、放多长时间,都由幼儿自己来决定。正如《指南》所建议的:“成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支持幼儿收集生活和自然中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们一起欣赏。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原则二

  强调环境与儿童“对话”

  对话的核心是一种开放、平等、包容、多元的态度。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提倡的“对话”具体包括:面对幼儿的艺术环境、操作材料、教育活动都是开放的,包容幼儿的多元化想法、行为;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活动的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同时家园、亲子、管理者与教师间也是平等的。环境就随着我们对幼儿发展的不断感悟而逐渐丰富和完善。

  拆装式作品展示柜绘画活动结束后,老师请小朋友把作品交上来贴在作业栏中展览。小雪躲着老师,急匆匆地把作品放进自己的柜子里。鹏鹏在活动室的一角把画叠了好几折,弄得小小的,赶紧装进衣袋。孩子们们不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虽然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但是当孩子没有展现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希望保护自尊心时,我们需要给予“特别支持”。

  我的“特别支持”手段之一就是提倡美术作品的多元化展示。《指南》中建议:“成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据此,我们设计了“拆装式作品展示柜”,一改以往平面式的展示方式,呈现出简单方便、自由多样的特点,满足幼儿对美的多种表现方式以及自主展示的需求,引导家长、幼儿继续与环境“对话”。

  简单方便。不仅指所用的木板方便可取,而且还指放置的方式简单,由于横、竖隔板均可以自由挪动,所以不用再出现“教师引导幼儿随展示的地方而创作作品”的现象。

  自由多样。既指柜子本身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可全平面,也可全立体,还可以立体和平面兼容(由于柜体内部的表面不仅有横向插槽,还有纵向插槽);又指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展示意愿自由决定谁展、展什么、怎么展。

  与家长“对话”。通过这样的环境,家长直接感受到幼儿园在“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理念——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

  “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如果在“个性化”作品展示栏中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不要着急,更不要直接问孩子“怎么没你的画呀”,而

  是应和老师沟通,了解其中的原因,给予幼儿更多理解、鼓励和尊重。

  与幼儿“对话”。“展示柜”中的作品由于是不同幼儿、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制作的作品,表现的方式丰富,集体呈现出来带给观看者的视觉冲击大,从而促进幼儿萌发运用多种美术表现方式的兴趣。而且,很多幼儿看到展览出的作品后会继续开展“创编故事”的活动。

  比如,孩子们在柜子里展示了橡皮泥捏出的“小蛇”,然后又找来树枝,剪了“草地”,为小蛇搭家,因为他们认为“这里会有一条大毒蛇出没”。孩子们搭好家,又“请来”了好多小动物,一块开起了“舞会”。

  再如,矮处的“展示柜”还当起了表演区的背景。孩子们在“果园”中学“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摘苹果”,玩得很开心!

  阳光画廊一天,大班的哲哲把自己的画摆到窗台上,并招呼其他小朋友来欣赏,他来讲解:“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去美术馆,我们看到了许多画家的作品,可漂亮了。有的画风景、有的画人、有的画大轮船……”哲哲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并不时用手比划着,其他小朋友也听得非常入迷。

  孩子们有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的愿望,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作品表现的生活经历,同时去美术馆等场所欣赏艺术作品,也是孩子们的向往所在。《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剪纸,还可以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艺术作品。

  为了让幼儿足不出户地感受、欣赏和展示艺术作品,我们利用有限的空间,创设了“阳光画廊”,强调作品的摆放位置,便于幼儿观看与互动。开办至今,已有四位小朋友在此开办过自己的画展。他们都是主动向园里申请的。比如,一名大班小朋友在申请理由中说:“我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了,我特别希望能在我毕业前在幼儿园办一个我自己的画展,让小朋友们来参观。

  我们就像正式的画展一样,有开幕、闭幕仪式,还邀请家长和小画家在大家面前讲话。同时根据画展内容,孩子们会制作精美的“任务单”,发放给幼儿园的每一位小朋友,邀请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来参观展览。(燕京)

  别样修补破损处过去,我们发现了幼儿园墙面出现破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刷新。然而,生活的乐趣也就在常规的处理中被淹没。一开始,只是我们在巧妙构思,利用彩绘改变破损,比如调皮的小猫、威武的猫头鹰,还有花儿竞相开放。在这样的情趣氛围的感染下,小朋友们也不禁动笔将“不协调”的地方巧妙修补,比如,老师画好小金鱼,孩子添画出小泡泡。

  原则三

  整合美的多种形态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其中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这些美的基本形态不仅存在于幼儿艺术领域中——引导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而且贯穿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中。如健康领域——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语言领域——成人注意语言文明和语言艺术,为幼儿做出表率,潜移默化;社会领域——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科学领域——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等等。我们将美的多种形态进行整合以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户外粉刷墙过去,我们会认为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灵活度相对较小,更适合大肌肉带动的涂刷等玩色活动,所以在小班室内设置了涂鸦墙,提供刷子等,让孩子把颜色刷来刷去。可是,中、大班幼儿其实也想玩刷颜色的游戏。《指南》在艺术领域也强调,创设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所以,只要幼儿喜欢,我们就可以创设机会和条件。于是,我们留出了操场一角的墙面,创设了专供幼儿涂抹的粉刷墙,还准备了刷墙用的小滚子以及小桶、围裙。

  颜色的准备按照四季进行分类,每个季节让幼儿集体讨论,挑选颜色。如秋季,幼儿说可以用红色、橘色、黄色、土黄色这四种颜色来表现。这样,幼儿在刷色的过程中,也感知了不同季节的色彩美。考虑到幼儿安全的问题,我们还用软泡沫把石灰窗台进行了包边。

  我们的户外活动是混龄开展的。我们鼓励感兴趣的中、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主刷墙,一方面感受刷颜色的乐趣,一方面体验为幼儿园做贡献的成就感。幼儿会一边自发地唱着《粉刷匠》,一边戴着班级美工区制作的粉刷匠小帽子,刷墙。幼儿在使用大刷子、小滚子来回涂刷的过程中,体验了涂刷活动的乐趣,逐步提高涂刷、滚刷的技能,促进了手臂大肌肉群的发展。而且,一起做事的过程也是幼儿体验相互合作、劳动创造的愉快,以及发展关心他人的能力的良好机会。(刘婧)

  照片墙户外活动的时候,经常看到孩子们玩假装照相的游戏。“豆豆,你摆个姿势,我给你照下来。”“给我也照一张吧。”“你看那棵大树多漂亮啊,我要给它照下来”……

  恰巧,幼儿园购入一批新的相机,我便把更换下的旧相机放入美工区。可孩子们的反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这个相机是我第一个拿到的。”“我也想照,可是豆豆不给我。”“什么时候能轮上我照啊?”没想到,孩子们对这个照相机这么感兴趣。于是,我把孩子们叫来,问孩子们:“你们想用相机照什么啊?”“我想抓拍小朋友的活动。”“咱们班特别美,我想把它照下来给爸爸妈妈看。”“哪里好看就可以照哪里。”“我想给小朋友照。”……

  于是,我们便把其他班级中的旧相机都借了过来,投放到班上的美工区中。每个相机都装在一个宝盒中,上面系了一个红色的蝴蝶结。一来,暗示幼儿放在宝盒中的是一个宝贝,要轻拿轻放,要爱惜;二来,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如何系蝴蝶结。

  而且,我们还借助电视滚动播放幼儿的摄影作品。同时,我们还挑选出一部分幼儿的摄影作品打印出来,装上相框,组成照片墙。在每幅作品旁边还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有小摄影师的姓名、日期和想说的话等。

  “你看,这是我照的秋天落下来的叶子,多像一个大鸟窝啊。”“这张是我照的,有红色、有黄色、有绿色、有紫色,多像彩虹的颜色啊。”“这张是我照的,我觉得它特别漂亮。”……孩子们总是围在一起有着讨论不完的话题,直到收区的音乐声响起,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郭建超)

  大都会博物馆

  嘟嘟和爸爸妈妈去美国旅行,带来一张在大都会博物馆的照片与班内的小朋友分享。“哇,这张画真美!”阳阳赞叹着。此时,很多小朋友纷纷跑来欣赏嘟嘟的照片。《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因此,老师从创设幼儿园的“大都会博物馆”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听说我们想在班内搭建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嘟嘟说:“我家有博物馆的书。”嘟嘟的爸爸妈妈非常支持,将购买的《大都会博物馆》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供幼儿欣赏。我们请幼儿从书中选择喜欢的展品,准备复制后张贴在班内的博物馆内。

  为了进一步丰富“博物馆”的展品,很多幼儿自发从家中带来了宝贝。乐乐说:“我家有美国国旗!”天天说:“我家有跳芭蕾舞的小女孩!”幼儿纷纷将家中有关大都会博物馆的小摆件、地图、地球仪、国旗等带到幼儿园。

  我们采用烟红色的绒布装饰背景墙,用白色的纸雕做了罗马柱,将幼儿喜欢的展品仿制品、地球仪、国旗等放置在馆内,打造了班级里的“大都会博物馆”。

  活动区环节,孩子们喜欢到博物馆区域前拿起画笔,在画板上画一画,描一描。我们也在每一幅作品上贴好小标签,注明作者、作品名称和小画家的话,摆放在“博物馆”四周,让展品不断扩充。(张倩)

  创设幼儿园环境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儿童观、教育观,包括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对学前教育性质的认识、对先进教育价值观的认同、对幼儿学习方式及特点的认识、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解等,导引我们的教育行为。在实践中,我们相信幼儿,相信教师,相信家长,并达成共识。

  充分信任“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是教师努力激活幼儿所拥有的艺术天赋的前提;充分信任每位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尊重她们的发展现状,这是管理者努力激活她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教育能力的前提;充分信任家长的合作诚意,这是幼儿园努力激活他们的教育责任和教育感悟,以科学的态度实施教育的前提。

  我们努力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园形成和谐的教育系统,促进幼儿在和谐、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以孩子为中心的园所区角建设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