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场成功的新生家长会也离不来我们的精心准备。
那么老师们在家长会之前要做些什么呢?很简单,只要看完今天小编为您准备的小策略,你一定会信心大增的。
想必老师心里对成功的家长会也有了一些认识,具体怎样操作?下面的 6 步不能少。
1. 提前了解家长需求
如果不确定家长的想法,可以提前通过调查问卷、短信、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和困惑。
这样既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帮助他们。
TIPS:不同年龄段家长会内容侧重点
小班:
小班除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流程,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常规,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和幼儿园采取一致的规则外,还要向家长普及幼儿园所重视的理念以及在家园共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班:
对于已经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中班家长来说,分析一些中班孩子的常见问题,以及家长在家庭中的处理方法会显得更加实用。同时,要充分让家长了解学期内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重点。
大班:
幼小衔接是大班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因此,在家长会中,应该帮助家长梳理这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让家长知道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2. 必要准备工作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家长会之前,先把准备工作做好,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想好。
家长及幼儿个人信息
准备一个笔记本,在里边详细记录孩子和家长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在家长会时,让父母填写好幼儿吃饭喜好、午觉情况、疾病史以及父母的特殊要求。
教师发言稿参考
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衷心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今天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说明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
来之前,也许你在想:幼儿园召开这次家长会是出于什么目的?会讲些什么?有没有必要浪费这些时间来听?
要相信你们今天来对啦,因为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或以后要讲的内容都会对你教育孩子,或是对孩子的发展带来益处。
幼儿教育不单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和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一个孩子发展的好与坏,并不单单是为孩子选择了哪一所幼儿园,而是这所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内容及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进步均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但目前不少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教育的误区。
比如:家长注重的是孩子要多学点知识,多学一些单词。
其实,这样的短期效果和急于求成的认识,会把孩子的快乐童年断送。因为我们知道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希望您能跟着我们的步伐走。
为了下一代,我们不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迎合家长,如果这样去做,我们就对不起下一代,也会害了她们。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记忆和规律,其实孩子在五岁以前无论他学了多少东西,但与生活不常接触,孩子也会忘记的。
因为当时是临时记忆,既然这样为什么要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为幸福代价?而让孩子去获取一些只是临时记忆的东西呢?
有的家长会说:难道幼儿园就是让孩子玩吗?不学什么了吗?
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想让孩子学的不仅仅是一些书本上简单的知识,还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交往、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友爱协作。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探索的兴趣,这些才是孩子终生受益的。
你让孩子学写字、计算、几个单词,家长当天就可以了解到,这叫显性教育,而孩子综合素质的开发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两天就可以见效的。
但如果半年、一年、二年在幼儿园生活、学习。那你在孩子上小学以后会发现孩子的综合素质好与坏,这叫隐性教育。
所以,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素质基础才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个别教育,甚至是几个成人对一个幼儿的教育。
因家长与孩子有着亲密的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对幼儿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既要注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教育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度。
要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
特别不能在他人面前当着孩子说自己孩子的缺点,并老是把“你真笨”“真糟糕”等斥责的词语挂在嘴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性。
有的孩子在家里比较任性、不如在幼儿园听话、不善于交往、性格暴躁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非常重视,积极地了解孩子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寻找对策。如果长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应该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
因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美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的心情愉快,而嘈杂的环境则会让孩子心情浮躁。
父母的性格以及不良习惯也会直接影响孩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人,但作为父母最起码不能把自身的坏习惯“遗传给孩子”。
还有夫妻关系、对老人的孝道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孩子。
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会培养出懂事、孝顺的孩子,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习惯明显优于其它孩子。
还有,父母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一块玩、学习让孩子感受浓浓的亲情,激发对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孩子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慈祥,富有爱心地对孩子。
当然父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孩子能从父亲那里学会果断、坚毅、机智等。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这是谁都不能推卸的责任。
二、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
幼儿园教师是最辛苦、责任最大的。我们幼儿园里的每位老师都是面试才最后录用的。
她们阳光、可爱、充满激情,他们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奉献给了幼教事业。
我很爱他们。
看到他们和孩子在一起又唱又跳时欢快的样子,我打心眼里爱他们,在此我也希望家长能给予老师们理解与支持。
当老师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当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那就更不容易了。
三、要搞好家园联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我们教师更殷切地希望各位家长能直接参与到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中来,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绝不是其教育责任的移交,而是家长有幸在教育孩子方面增加了专业的合作者。
1.接送幼儿入园、离园提几点建议:
①请各位家长一定按幼儿园规定时间准时接送孩子
上午8:10——8:20入园 11:30离园,
下午14:00——14:10入园5:00离园。
②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卡接送制度,必须由家长亲自接送幼儿,禁止未成年人接送,如您的孩子有事或有病,请一定亲自向班主任请假或打电话通知。
③为了安全起见,不要让孩子带贵重物品来园,也不要让孩子带玩具零食来幼儿园。
④养成习惯每天看孩子的书包,看书包里有没有通知和多余的物品出现(如果有多余的物品一定要打电话与老师沟通)。
⑤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在大门口接送,按照小班、中班、大班的顺序。一定要注意门口电动门的安全。禁止在门口嗑瓜子、扔垃圾,因为你的任何一举一动都在给孩子无形作着榜样。
⑥严禁带猫狗一类小动物入园,严禁进入园区抽烟,孩子多避免出现不安全事故。
2.有关新生家园配合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孩子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孩子都很陌生,不习惯,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尤其是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不积极配合,对这个问题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的。
或是孩子在家中过分的溺爱,孩子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孩子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坚持送的孩子,哭闹的时间会更长,有这么几种情况,请家长留意一下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孩子:
1
孩子来园时就忐忑不安。
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后孩子会发生大哭大闹现象,甚至躺在地上滚着哭,跺着脚哭,这种情况算不错的,因为往往哭着哭着,看父母走了他就不大哭了。
哭是哭给父母看的,这样大哭大闹的孩子往往两/三周就会不哭了,可以说这是小人精。
2
孩子来园时很高兴并与父母招手再见。
父母走时比较放心,但往往新鲜感过了,或玩够了时就会哭闹,这样的孩子往往第二、三天开始哭闹,这样叫“后犯劲”。
这样的孩子还不如开始就哭的孩子适应的快。所以说我们一看第一天不哭的就担心“后犯劲”。
3
孩子来园时并不大哭大闹,即使不高兴,但教师哄哄就会好的,但这样的孩子回家时却往往哭给父母看。
尤其是旱晨不起床,主要是有心眼、想办法缠着父母,不肯上幼儿园,但在幼儿园却表现的不错,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愿去也就算了,结果正中了孩子的“计”,应该坚持,鼓励孩子。
4
最让人头痛的是个别孩子非常“泥腿”,哭起来没完没了,他并不大哭大闹,而是“干哭”,有的是嘴里还要叨叨着。
“我找妈妈”、“妈妈还不来接呀等等”这样的孩子不听哄不听劝,而且其它活动,其它小朋友很难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的孩子过渡的要慢,最慢的要一个月左右。
5
有的孩子平常不哭,一到午饭后要上床了就开始想家了,也有的孩子一天不大哭,等父母接来了却抱着大哭,感到很委曲。
除以上几种情况外,也有少部分孩子并不哭闹,很快随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了,但这是及少数孩子。
如果想让孩子适应的快些,还要靠家长的配合:
1
家长要尽量多讲幼儿园的好处,并且告诉孩子怎样上厕所,怎样洗手,什么时候睡觉,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让教师认识孩子并叫出孩子的乳名,孩子会感觉教师是熟人、亲人,适应的就快。
2
要有决心坚持送孩子,不能一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明白孩子哭闹是正常的事,千万不要孩子回家百般的呵护,好像欠了孩子什么,这样孩子反而更想家。
3
送孩子时,要果断地交给老师马上离开,千万不能依恋不舍,三步两回头,更不能孩子哭,家长也哭,孩子会更加恐惧,也不能在远处张望或中途来园看孩子。
这时反而使孩子不易适应,只想找亲人回家,实际这样只能延长孩子的适应期。
4
不要有奖励性或者许诺性的哄孩子。
爷爷给你买好吃的,带好吃的接你等。总之,家长配合得好,孩子适应得快,家长配合得不好,孩子适应就慢,这是我们的经验,我们希望家长能正确理解和对待。
四、幼儿在园的安全问题
我说过,家长不只是送来了一个孩子,而是送来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首先是孩子在园的安全问题,我们有责任保证孩子人身安全。
但由于孩子年龄小,平衡能力差,肌体发育还不健全,还由于孩子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孩子行为的后果并不能自己预料。
所以幼儿园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
正因为有事故的难以预料性,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2年3月26日发部了第12号令,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含幼儿园在内)第三十八条指出:
幼儿园发生的幼儿伤害事故,应当根据幼儿无完全无行为能力人的特点,参照《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幼儿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①因校舍、场地、公共设施及玩具或生活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
②安全保卫、消防、设备等因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③幼儿园向幼儿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要求的,或体罚、变相体罚幼儿造成事故的。
但有的事故幼儿园没有过错,那么承担责任的是幼儿的监护人。
如:老师组织正常活动,孩子因推倒造成另一孩子摔伤的,由推倒孩子的家长承担责任(带子受过)
又如:孩子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园方的。
又如:有的孩子是在正常的一日活动中自己摔跌受伤的。
即:最常见的也是这类自己行为的不慎或自理能力差磕磕碰碰。
所以说家长应有心理准备,再好的幼儿园,再负责任的老师也不敢保证不发生这样的意外伤害事故。
我们只是保证不出责任性的事故,不可预见性发生事故,多数家长是理解的。
因为有的孩子在家也有磕碰的。
以上我们所说的事故所承担的责任,大家应该会分析,也就是说,幼儿园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如果没有过错,属不可预见性的意外事故,则幼儿园不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我们不希望幼儿园出现任何一例不安全事故,但愿家长们也正确理解和正确对待并重视对孩子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
各位家长:
从今天起,我们就成为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和朋友,孩子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咱们的沟通和联系。让我们通力协作,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
最后让我再一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谢谢大家!
幼儿常见问题
搜集幼儿常见的问题,包括学习和日常生活,防止家长会上出现冷场现象,让家长的提问能得到更科学的解答。
提前备好教学计划
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提前准备好教学计划或视频,可以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孩子。
给家长分发资料
一般家长会的时候,幼儿园都会向家长发放一些资料,让家长学习一些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比如“如何消除幼儿入园恐惧心理”。
3. 个人仪表仪态
教师的着装打扮不仅仅反映个人修养,也是幼儿效仿的榜样。老师以一个从容、自信、专业的形象出现,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
TIPS:大方的形态+淡定的心态=完美
虽然老师们可能已经开展过多次家长会,但是在家长会正式开始前难免还是会有点紧张的情绪。
试试下面的方法,可以让你轻松应对哦。
肌肉反馈法:
两只手攥紧,手臂也要用力,你甚至可以全身用力,绷紧每块肌肉,坚持一分钟,或者你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等你感到疲惫的时候,放松肌肉,舒展四肢,什么都不要做,停留几分钟。
如果感觉紧张还在,你可以再重复以上的过程。
4 . 布置会议场地
会场气氛也会直接影响到参会者的情绪。在家长会前,教师可以通过对会场的布置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让家长在舒服的环境中参与进各个环节中来。
TIPS:
1.在家长进场时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
2.制作一个和幼儿相关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在家长会前进行播放。
3.在会场里布置一面墙壁用来粘贴孩子的绘画作品,让家长会前自行观看。
4.对会场进行一些环境布置,如:可以在门口贴上“欢迎您的到来”的字样,在教室里写出或贴出本次家长会的主题,将教室的桌椅摆成半圆形,在桌子上可放些水果、糖果或茶水(最好有园所自制的点心)等。
5 . 创新开展形式
多样化的开展方式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可以这样进行:
1. 某个时段,针对某一问题,大家进行研讨或辩论;
2.采用小组模式,来对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在之后的会议上提出;
3.邀请专家对孩子的某些阶段表现出来的性格对家长进行指导等等。
6. 时刻总结经验
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快速提升自我,为下一次会议做好准备。
家长会后,老师要及时整理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建议、想法,以及对孩子教育的一些疑问。也要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专家,将整理好的总结反馈给家长,以便对方做参考。
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是快速处理各种问题催化剂,良好的家园沟通更是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的必要前提。为此精心准备好每一次的家长会是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教学堂0-6china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对信息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