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洋节越来越多、年味却越来越淡的今天,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儿时过节的年味儿与热情,这些充满浓郁中国风的绘本,会告诉你答案!
贴对联、挂灯笼、放爆竹、包饺子、吃团圆饭,这些绘本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了我国传统习俗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
01 《回家》
【推荐语】
★ 回家,千里征程,万里路遥。过年了,无论如何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情怀,也尽在其中。现在的春节虽然不用坐绿皮火车了,但是每年春节的归乡路也是一票难求,历尽坎坷
【内容简介】
故事从家俊爸爸买火车票开始,一路历经艰辛,先后乘火车、坐长途汽车,换上三轮摩托车,又坐渡船,最后还遭遇大雪封山……
家俊爸爸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可在家的时间却是那么短暂,家俊爸爸最后没有在家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了家庭的生计,又要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工作。
02 《北京的春节》
【推荐语】
★节选自“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散文名篇
★绘本“大家”演绎纯粹记忆中的新年
★央视、光明日报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推荐
【内容简介】
腊月初八吃腊八蒜、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大人们的忙碌,孩子们的热闹,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人们的脸上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团圆气氛。古老的年俗,不变的年味。
03 《打灯笼》
【推荐语】
★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得主朱成梁老师插画作品
★台湾艺术教育工作者宋珮、儿童文学作家、魔法童书会创始人张弘、教育部《指南》家长宣传手册编写专家胡华倾情推荐
★陪着一个女孩,也陪着一盏灯笼,经历等待、点亮、燃烧、熄灭……将我们拉回童年
【内容简介】
在年味开始变淡的正月初五,招娣终于盼望来了舅舅送来的灯笼,村巷里夜色如海,灯光点点,小伙伴们举着各自的灯笼互相斗艳:“你的是牛粪灯,好好看。”“你的是莲花灯,我的是火罐灯。”……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年也要过完了,这是最后一晚打灯笼了……
打灯笼是陕西省武功县地区中月十五的一种风俗习惯,作者借小女孩招娣从期盼挑灯笼,到点亮、燃烧、熄灭,再到重新心怀期待的温暖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渐渐丢失的一种不舍和淡淡的离别乡愁。
04 《小年兽》
【推荐语】
★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画家熊亮作品
★传统文化启蒙绘本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第二届三个100原创出版物图书
【内容简介】
你听过“年”的传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住着一个孤独的怪兽,叫“年”。他有四只眼睛,一张大嘴,还挺着个大肚子。每到冬天寒冷的时候,他就会特别生气,从山上冲下来,抓住那些孤独的人,把他们吞掉……救命啊!
怎样才能从“年”的手中逃脱呢?除旧迎新的习俗又有哪些呢?让这本充满年味的书来告诉你“小年兽”的故事吧!
05 《斗年兽》
【推荐语】
★中国台湾“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
★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入选
★中国台湾“金鼎奖
★金羽毛·世界获奖绘本
【内容简介】
“年”是一种头像龙、身体硬如鳄鱼的可怕猛兽。他平常在海底沉睡着,一直睡到十二次的圆月之后,才会醒过来,从海里爬到陆地上来找东西吃。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被牠看见,都会被牠吃进肚子。这一天,北风呼呼,天气冷得不得了。当年兽快要醒来的时刻,村长张开了喉咙大喊︰“年要来啦!快走啊!”他一面大喊,一面赶紧带着全村的人往山上避难。住在村子东边的丁婆婆和小孙子赶不及,只好躲在家里,希望能平安渡过危险……
06 《香香甜甜腊八粥》
【推荐语】
★读故事:既可以使孩子了解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可以唤起孩子们的好奇,使他们在回味故事的过程中寻前探景、求解问疑、入境见真。
★学传承:引领孩子换一个角度来看世界,通过祈盼、祷祝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进入敬重、感恩这样涵盖着文化核心内容的高尚境界。
★养爱心:故事中有关勤于做事、关爱亲朋、乐于助人的内容,可以使孩子们的爱心变得更强大起来。
【内容简介】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本书以腊八节为故事背景,通过嫣儿一家准备腊八粥的食材,熬粥,送粥,喝粥,给出门在外的亲人留粥,把腊八粥涂在树上等等一系列活动,在温馨欢乐的场景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了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语言的力量和感人的图景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故事让人回味、让人充实。
07 《春节》
【推荐语】
★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阅读和知识双丰收!
★图画精美、细腻,故事富有生活气息。
★自然渗透节日习俗,让孩子在阅读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蕴涵多种价值:书名的中国韵味、节日习俗的自然渗透、精美的画面。
【内容简介】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添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很久很久以前,有只怪兽名字脚本“年”。它头上长着犄角,全省披着鳞片。它比大象还大,比老虎还凶猛,样子十分可怕。每到除夕这天,“年”兽就会跑到村子里来糟蹋牛、猪、马、羊和鸡、鸭、鹅等,甚至还会吃人。
?一年除夕,“年”兽又来了。一个年轻人拿起锄头愤恨地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
说着,他举着锄头冲过去,一下子砸在“年”兽的头上。可是,不但没有伤到“年”兽,还把它惹怒了。“年”兽瞪着大眼,张着大嘴,向年轻人扑过去。
?旁边的几个年轻人连忙跟上去帮忙。可是,他们都不是“年”兽的对手,一个个都被“年”兽吞进了肚子里。
此后,“年”兽变得更凶恶了。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就会扶老携幼,赶着牛羊,逃到村外的山洞里躲避。
?这一年,除夕又到了。村里的人们正忙着收拾东西上山避难,这是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头。
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都忙着去逃难,谁还有心关照这个乞讨的老头呢?他走了大半个村子也没要到一点食物。
?当这个乞讨的老头来到村东头时,遇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告诉他,“年”兽就要来了,快上山躲一躲吧。
可是,这个老头却坐在门口,不慌不忙地吃起了老婆婆送给他的是食物。
?好心的来婆婆又上前劝他赶紧逃命,可他却捋着胡须大笑起来,边笑边说:“婆婆,如果让我在你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撵走。”
老婆婆以为他在说疯话,但无论怎么劝说,他都不肯离开。老婆婆只好留下他,随村里人一起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年”兽闯进村子里。他发现村子里的气氛与以往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的门上贴着大红纸,屋里点着蜡烛,院里亮着火把。
“年”兽小心翼翼地来到门口,突然院内传来了“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的浑身发抖,不敢向前迈一步。
?这是,大门打开了,一个身披红袍的老头哈哈大笑着从院里走了出来。
“年”兽大惊失色,狼狈地逃出了村子。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了!
?第二天,逃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讶。老婆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人们说起来乞讨老头的承诺。
人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的门上贴着红纸,院里还有一堆没燃尽的竹子仍在不断地“啪啪”炸响,屋里的几根红蜡烛还闪烁着余光。
?原来,乞讨老头是到人间帮助人们驱逐“年”兽的神仙。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鞭炮,户户灯火通明,守岁熬年。这些风俗越传越广,现在成了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教学堂0-6china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