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乏聪明,可就是学习不好,令他们非常苦恼。家长常常将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结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学习兴趣。有些父母,甚至怀疑孩子得了多动症。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阅读研究专家舒华教授说,家长的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引起的。
也许,多数家长认为,阅读能力顶多会影响孩子的语文成绩,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从阅读开始的。
我在十年前做儿童学习能力研究时,曾经专门做过调查,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为阅读障碍,甚至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北京,小学生的阅读障碍率也达到16%-18%。
什么是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上无法将文字与读音联系起来,很难在所看、所说和所写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学习障碍。又分为视觉性和理解性阅读能力障碍。
视觉性阅读能力障碍,是指在阅读或朗读时常常出现增字、漏字、前后颠倒、跳行等现象,或者有速度过快、过慢、停顿次数过多等问题。阅读能力离不开视觉追踪和分辨,视觉追踪弱就容易出现跳行漏字、前后颠倒等现象,视觉分辨弱就容易出现增字、看错或读错等现象。
这些能力发展,事实上又是跟孩子在0-3岁期间的视觉刺激锻炼有关系。如,在此期间,孩子经常处在视觉单调的环境或者当孩子在注视某个东西时突然被大人抱走等,都会让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视觉分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理解性阅读能力障碍,是指阅读时对文字的理解差,不能有效地阅读,特别是修改句子时错误较多;对应用题的理解出现困难。大脑理解的过程是眼睛看到的或耳朵听到的信息,经过右脑神经系统进行形象化处理,再传递到左脑进行抽象的语言编译。
当左脑储存的信息量缺乏时,大脑就会发生反应迟缓或漏过现象,也就是说,孩子平时的积累很少时就会缺乏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因此,这种特征的孩子在生活和课堂上,家长或老师讲的内容时常记不住,家长交代的事和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往往很难准确及时完成,阅读课文时常常是一知半解等。这类孩子随着年级增加,会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记得在2008年时,世界经济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球青少年阅读能力的调查。一个经济组织为什么要关注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原来他们在研究国际成人阅读能力时发现,阅读能力强的人不但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甚至薪水也比较高,学历高低固然会影响就业机会,但是当学历相当时,阅读能力强的人,担任高技能白领工作的机率就明显高得多,而且阅读能力比学历高低更能准确预测一个人在职场的发展。
这个组织在调查报告中指出,15岁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后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为终生学习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而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
那么,孩子在相应的年龄,应当达到什么样的阅读能力?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是:9岁以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孩子学习阅读的方法,并开始透过阅读来学习。10-13的儿童通过阅读,大量吸收知识。13岁以上的青少年以功能性阅读为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从这样的标准可以看到,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搜集、理解、判断信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信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
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来自家庭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因素都可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比如:语言接受能力、语言生成能力、语言编译能力,语义理解能力、情绪影响等。但一般来说,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来自家庭。
目前,中国家庭存在着不利于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观念
不少家长把孩子的阅读活动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把阅读等同于看闲书、等同于和学习无关,在这样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就不可能有大量的阅读。而大量阅读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孩子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调查显示,中国一年级孩子的阅读量不足美国孩子的1/6。中国孩子从8岁才开始大量自主阅读,而美国孩子从5岁就开始了。
二,家长不注意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
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家长一开口和孩子说话,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等,孩子生活在一个缺乏语言刺激的家庭中,缺少了重要的语言经验积累。这不但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盒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家长只愿花钱给孩子补数理化,不愿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投资。
据调查,很多家长还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在孩子的教育投资方面,重视阅读能力远远低于数理化英等科目,在武汉这样文化教育非常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
四,家庭视听媒体的影响 。
视听媒体对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有着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并不可取代阅读的作用。最简单的例子,看电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节目里演的是什么,孩子看的就是什么。而阅读则不然,首先,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阅读哪一本书。在拿到书以后,也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时候阅读以及每次阅读的时间和进度。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必须经过孩子自己的丰富想象才会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所以,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所以,阅读是一种比看电视等更有价值的活动。
五,家长不知不觉剥夺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和家庭教育中,老生常谈的父母功利思想直接相关。许多家长让孩子在学龄前读书是为了认字,上学之后,孩子只能看和学习直接相关的书,家长很少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即使让孩子看书,最多看点优秀作文。不少孩子的阅读兴趣被父母的教育功利思想慢慢扼杀掉了。
世界经济组织在关于青少年的阅读能力调查中提到:家财万贯,不如满室书香。因为文化资产的影响力更胜于物质财富。也就是说,儿童阅读书的数量、种类愈多,父母愈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愈强,他也就为自己将来参与社会竞争,赢取了一张最有价值的通行证。
来源:心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