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五幼儿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IwODI4Mw==&mid=2247502637&idx=1&sn=2d05297a5ac3ae982a4f63c248e886f1
在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当班级的活动确定后,每个班级都可以创设一个和主题相关的“资料馆”。
资料馆的建立能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这一段时间里,让儿童都能浸润在主题的多元信息中。例如中班在开展《这里有一个“虫虫的世界”》的活动时,老师在主题资料馆提供了有关于主题的各种绘本、儿童收集的图文资料以及标本工具等,也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儿童日常不容易接触到的物品资料,帮助儿童去了解探寻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获得经验的延伸。
01
虫虫主题资料馆的诞生
中二班的孩子们对于楼下的小菜园,有着美好、丰富的回忆。在那里,孩子们找到过虫虫偷吃菜叶子的证据,挖到过红色的蚯蚓,发现过七星瓢虫的秘密……
随着新学期“虫虫之旅”的开启,孩子们对于虫虫有着更多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学习。在班级环境的打造中,老师作为引导者,也乐意创设一个能跟随儿童兴趣、支持儿童探究的环境。于是,我们的教室变成了一间“虫虫的世界”。
孩子眼中的“资料”:
侯侯:老师,有个叫做标本的东西,就是有点像模型。
桐桐:我最喜欢的蝴蝶,我可以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它有很多花纹。
宸宇:我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他们的电脑和手机里有很多图片。
毛毛:我看过关于毛毛虫的故事,还有《蚯蚓的日记》,我可以把它们带来。
小宇:可以带来工具吗?我家里有放大镜和小棍子。
■图文资料
通过和家长随时随地的主题分享交流,孩子们不断带来了关于虫虫的丰富资料。刚开始,这些资料以图文为主,我们就利用餐前时间举办“虫虫分享会”,让孩子们讲述他们带来的资料的内容,平时也可以选择性的进行阅读。
但是太多的文字并不便于孩子阅读,于是我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对大部分文字进行“翻译”,让这些资料成为大家能够看得懂的资料,同时也通过“翻译”增进孩子对虫虫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实物资料
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陆续带来了一些标本、观察工具和一些自然材料。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和再加工。比如,增加了一些自然环境的卡片,这样孩子们就能根据自己对虫虫的了解,把虫虫的标本放在它们相应的生存环境卡片上。
孩子们带来的物品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小小的资料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意味着无穷的秘密,孕育着一个个的好奇和发现。
02
五豆园
虫虫出没地图
惊蛰之后,气温回暖,虫虫出动。孩子们按耐不住地要去户外寻找虫虫、发现虫虫了,这可不是一时的冲动、一阵的兴趣,而是我们这一学期都会进行的事情。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怎样把孩子发现虫虫的有趣经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动态变化的环境呢?
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份五豆园的“虫虫地图”,地图是呈现的是五豆园的整个环境,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地图上记录自己发现虫虫的经历。
地图就像迷宫一般有趣和神秘,方位和地标的“对应”对于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值得好好去探究一番。
嘟嘟:老师,梧桐树上有一个鸟窝,地图上怎么没有呢?
轩轩:后操场上有一排秋千,那排秋千后面全是小花小草。那里有很多的蚂蚁洞。
雯雯:银杏树下有一个树屋,它是两层的,我们小班的时候爬上去过。
现在每日的区角活动时间,总有几个孩子会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幼儿园的立体微缩场景,去不断丰富、完善五豆园地图,其实,孩子们对于环境的观察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细致和深入。
■第一发现者
我们充分赞美“第一发现者”,因为他们的发现给其他孩子带来奇妙的感受,也鼓舞着其他孩子们去发现、探索。
同时我们也“鼓励第一发现者”将自己发现的虫虫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把它放在相应的地图的位置,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幼儿园这里有什么样的虫虫在出没。
我们也用相机将孩子们第一次发现虫虫时的惊喜瞬间记录下来,这可是孩子们迈上“小科学家”的标志呀。
随着“第一发现者”的增多,五豆园虫虫地图丰富起来。
■独特的探索与表征
当孩子们建立了一次次户外寻虫的实践经验后,他们可以不断用艺术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这也是我们创设虫虫博物馆时一条重要的思路:试图把孩子“无形”的经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艺术品,即把“百种语言”还给孩子。
●总在树枝上的蚂蚁
老师:你做的虫虫为什么总是在一条树枝上呢?
小汤圆:因为我发现大树上的洞洞里也有蚂蚁,(树枝)表示是大树。
小汤圆:我一直拿着昆虫夹跟着那只最大的蚂蚁,我想跟它交朋友,观察它。
●对称的蝴蝶花纹
月月: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蝴蝶!
老师:你今天发现了蝴蝶,对吗?
月月:对,但是我还没靠近它,它就飞走了。妈妈和我之前看蝴蝶图片时发现蝴蝶背上的花纹是对称的,这是我自己画的花纹。”
●缩着头的蜗牛
●一只可怜的白蚁
●可怕的长腿蜘蛛
●一只蚂蚁正在搬运蜈蚣的尸体
对于儿童来说,每一次真实的记录和表征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独特的视角。“虫虫出没地图”为孩子们个性、多元的表达提供了空间。
02
在自然里和虫虫交朋友
以前我们开展类似“虫虫”的活动,总是把虫虫带到教室里“圈养”起来。但这一次我们却做了重大的改变。
在前期资料的收集中,孩子们发现原来虫虫们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铭铭:在我们看不见的泥土下面,它不想被我们发现。
妍妍:在没有光的地方,黑黑的角落里。
霏霏:在大树上,我们够不着,太高了。
……
在上一学期关于“虫虫偷吃菜叶”的讨论中,孩子们从“讨厌虫虫”到“给虫虫搭房子”的态度转变,已经表现出善待动物的道德关怀萌芽。于是我们展开了“除了把虫虫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我们还可以有那些办法和虫虫交朋友呢?”的讨论。
小汤圆:我们可以吸引虫虫,喂它们喜欢吃的东西。
毛毛:我们可以让小虫虫在昆虫夹里呆一会儿,然后和它做一个游戏,就把它放会草丛里面。
予予:把我发现的虫虫的样子画下来,还可以给它取一个名字,这样我就可以记住它的样子了。
我们需要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尊重动物的生命,真正做到关心善待动物。我们不再把虫虫带回教室里圈养起来,用孩子们的话来说:“让它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
●基地里的“蚂蚁之家”
为了把蚂蚁请来我们的自然角里,孩子们把各种甜食、甜水、湿土、干沙摆放在了基地周围。为了吸引蚂蚁群居于此,我们还直接给蚂蚁打造了一个可以生存、觅食、玩耍的“蚂蚁之家”,里面种下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种子,孩子们在等它发芽、开花。
蚂蚁们来去自由,孩子们便拿上放大镜、食物盘跟着蚂蚁走。一天清晨,班里的小汤圆发现排水管才是蚂蚁的秘密通道!于是,她便拿着食物在水管口蹲守,看到了进进出出的小蚂蚁。
蚂蚁基地是我们在自然环境中为蚂蚁打造的一个模拟其生活环境的家,随着孩子对虫虫理解的越深入,可以愈发认识到环境的适宜性。在自然的环境中,虫虫的天性能得以展现,我们帮助其舒适康乐的同时,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动物伦理观。
04
大自然里,
我们不止在寻找虫虫
在大自然里奔跑、发现虫虫的同时,孩子们还不经意间发现了颜色鲜艳的小果子、对称的树叶、很大很硬的树叶……大自然仿佛真的藏着许多秘密。于是,对于“虫虫世界”的环境打造,我们有了新的想法和计划。
■自然寻宝单
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上有着奇奇怪怪的题目“比脸还大的叶子”“摸起来毛茸茸的自然物”“形状很奇怪的东西”……孩子们搞清楚自己盲抽的卡片后,便可以开始寻宝之旅了!
■果子和种子
在花园里找到的果子是不是种子呢?除了把种子静静地摆在这里,从资料中获取结果,聪明的孩子们把找寻到的果子、种子种在了“蚂蚁之家”中。这样不仅种子可能会发芽,蚂蚁之家里的土壤里也多了一份生机。面临未知,不妨种种看,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一直试图利用好环境潜移默化的引导,并尝试在活动的途径、方式上进行创新,引导孩子们探寻和大自然的平衡,关心、善待动物,与大自然友好相处。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