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至,
推开窗户,世界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
▼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它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到了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从这一天开始,白天就会一日比一日长啦,所以中国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不少地方都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很多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幼的味道——二十四节气空中之旅》,一起来了解 “冬至”吧。
我国南北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饮的习俗。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在冬至这一天,北方的小伙伴们吃一顿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民间传说认为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因看到贫苦大众因为寒冷而生病挨冻,所以用面皮包上一些驱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从此,人们在寒冷到来之际吃一顿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在冬至的这一天,江南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并用糖、肉、菜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要注意防寒保暖,请家长及时根据天气情况提醒或帮助孩子增添衣物,尽量为孩子选择保暖、柔软的服装,不要穿着过紧的服装,以便行动方便,更能让血液循环流畅。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也不要过量引起不适。
各位家长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的调整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文|宁晓娟
审核|周纯洁
视频及编辑|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