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美食之一,每一次吃面条、饼干、小猪包时,孩子们都津津乐道。但孩子与它的原材料——面粉,很少接触。对于如此神奇的面粉,孩子们都显得特别的好奇。于是,小三班的探秘面粉之旅由此启程……
1、知道面粉是用小麦加工而成。
2、能用多种方式探索并了解面粉,发现其明显的特征。
3、体验食物的来之不易,知道珍惜粮食。
Chapter 1
“面”之相遇
老师:你们知道面粉是什么样的?面粉是怎么来的?
麦子:我在家里看到过,它摸起来滑滑的,像花粉一样。
韬韬:我觉得它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那面粉是怎么来的呢?面粉可以做什么呢?我把这两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资料查阅、收集信息。
孩子们来园后,就和小伙伴交流着自己的调查结果,大家了解到面粉是小麦做成的,面粉还可以做出甜甜圈、面包、披萨、饺子。。。
面粉是什么样的?
面粉白白的,
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
说话面粉就飞走啦。
再把面粉放到嘴巴尝一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面粉不好吃。”“我觉得吃,有小麦的味道。”
在认识面粉的基础上,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科普:小麦从播种、出芽、出苗、孕穗、抽穗、结实、收割、磨粉的过程。孩子们了解到,小麦经历秋冬春夏四个季节,200多天才能成熟。面粉是小麦成熟后从麦粒里面磨出来的,孩子们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Chapter 2
“面”之趣事
有过沙画的经验,联系面粉和沙子的特点,孩子们觉得面粉也可以用来作画,将二楼沙箱的沙子替换成面粉,开始了大胆的创作。
小恐龙 小手掌
南瓜 花朵
十分钟之后,佳文喊到我:“老师,我可以用材料吗?用手画出来的造型不太多。”就这样,孩子们纷纷搬来了每天都在使用的桌面玩具。孩子们将玩具摆放在黑色盖子上,轻轻地抖、撒着面粉。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取走玩具的时候要竖直地往上拿,不然印出来的图案会模糊掉。
也会认真地讨论着每一个图案和形状的名称。
一天早晨,皓皓从家里带来一把金黄的麦穗和一袋麦种,其他孩子纷纷跑过去看。
悠悠:这是麦穗?和稻子有点像。
一一:这就是小麦吗?有点像米,就是颜色不一样呀,形状是一样的。
梦秋:你们看!麦粒上有毛茸茸的东西呢!
孩子回忆起来,面粉的生成的过程,决定一起动手磨麦子,我们从隔壁班借来了石磨。
磨呀磨,磨呀磨!玩户外休息了在磨面粉,在教室闲下来也在磨面粉,经过好几天,两小把麦子就磨出了一点点的面粉,孩子们直呼:磨出来的面粉太少了!
在这个辛苦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粮食生产的不易。
Chapter 3
“面”之探索
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于面粉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凡凡:我奶奶在家和面的,加水一直揉揉揉就好了。
佳文:不行不行,一直加水就会变成面糊,只能加一点点水。
那到底应该怎么把面粉变成面团呢?我们一起来到了生活体验馆。
通过孩子们的多次尝试后发现:太黏是因为水放多了,可以再加点面粉,盆里还有干面粉;太干是因为水放少了,再加入一些水。
水和面粉哪种材料放多或者放少都会影响面团的质量,慢慢加水,加到一定比例就能刚好揉成面团,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又增加了一点。
回到教室,孩子们围着面团,饶有兴致地围在一起观察、讨论。他们激动着、兴奋着,准备大显身手。
小小的面团在孩子手中有了千变万化的造型。
Chapter 4
“面”之感悟
一颗麦粒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成为食物?绘本帮助孩子们感受自然界中生长的力量,引导孩子们珍惜食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跟随着音乐,用稚嫩的声音的唱着。在质朴的歌词中,孩子们更加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小朋友对面粉了解越来越多,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们感受面食的制作,利用周末,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转面粉,制作美食。
在了解和制作美食后,小朋友们知道了粮食得之不易,午餐的时候都能认真的把饭吃完,还能互相监督,实行 “光盘”行动。
教师反思:
本次课程故事,孩子们知道了面粉的由来,面粉的种类以及面粉的作用,知道面粉可以做出许多好吃的美食,并且了解了面粉的来之不易,理解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了要珍惜粮食。对面粉的一次次探秘,一次次体验,一幅幅作品串起了孩子们与面粉的故事。
从兴趣到探索,从认知到行动,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面粉的特性,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尝试探索美食的制作,感受成功的快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最好的学习,让孩子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而教师要善于在一日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用语言和行动去支持孩子探索自己的喜爱。让教育回归自然、真实、丰富的生活。
撰写|小三班
排版|缪 宇
审核 | 肖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