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的启示
|大五班|朱镜蓉|
最近教室里各个区角都比较乱,
很多东西都不在它原本的位置上。
作为老师,
也发现孩子们在收纳整理方面能力较为薄弱。
为此,
决定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整理与收纳。
……
课程编排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整理能力体现执行力;
二、是可视化海报;
三、是制作任务清单;
四、是做好榜样。
整理能力体现执行力
首先是整理能力体现执行力。
其实整理能力,
就是体现孩子的执行能力。
如:教室图书角书籍的杂乱摆放、
“小医院”药盒的七倒八歪、
颜料的四处散落、
签完到却不知道把笔要插进笔盒里、
原本应该在小花房的花却出现在了科学区的角落里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孩子的执行能力出现了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并没有直接去帮助孩子进行收纳整理,而是请他们自行收纳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收纳与整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像……
轩轩:“整理收纳就是把东西摆放整齐。”
笑笑:“就是要把东西统一放到盒子里。”
糖糖:“整理就是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来,没有用的扔掉。”
??
在孩子们理解了整理与收纳的目的后,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视化海报的制作,也就是自然可视图。
可视化海报
请小朋友们自己画一画属于自己的可视图,每个人选择一个你想收拾的区域。
比如我想收拾的是自然材料区,我就要把摆放自然材料的柜子画下来,这个柜子不是想画几层就画几层,它是一个三层的就画三层,两层就画两层,画完后。再把其中有的材料填充到你画的柜子中。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就是小朋友自己画的一个可视图,有小花房的、科学区的等等……
为什么要做可视图呢?
画可视图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敞的视觉效果,小朋友也能很好的按照自己画的去收纳整理。
在可视图的支撑之下,小朋友的收纳与整理已经有一定的目的性了,知道该怎么去收拾了。
重点掌握了东西要摆放整齐、不能有凌乱的纸、不能有垃圾。
依据可视图去整理,会有部分小朋友出现想画不知道怎么画,想收拾不知道从哪里收拾的问题。
这就不是他们执行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我们老师的方法出现了问题。
通常,这类小朋友会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比如布置的作业经常忘带,问他会说:“忘记带了”或者“妈妈忘记帮我放到口袋里了。”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决定通过制作任务清单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清单分为家庭任务清单和学校任务清单。
家庭任务清单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有哪些事是能通过自己单独完成的,把它画下来,随即按照你画的去逐一打钩完成。
家长也将小朋友收拾的前后对比图发到班级群中,一起分享。能让他们懂得自己长大了,也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
制作任务清单
学校任务清单是:
小朋友需要把来园后的一日活动画下来,
如:晨间签到、播报、吃饭、午睡、喝水。
之后请小朋友一一对照,是自己签到的没有经老师的提醒,就可以在签到后面打勾,若是经老师提醒,就在后面打叉。
以此类推,一个星期为限,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还有待改进,对他们起到一个激励作用,更好更快的成长进步。
做好榜样
教室图书角是很容易乱的一个区域,我们就在想如何能够保持图书角一个较长时间的整洁呢?
做好榜样,我们决定带着小朋友们去学校图书馆看一看里面的书是怎么收纳的?
通过观察发现,图书馆的书都做了标签,有了标签之后,在拿取方面就会有序很多。
小朋友们就说:”我们也可以按照图书馆的形式给图书进行分类。回到教室,大家就展开了如何给图书分类的话题?
有的说:“可以按照大小”、有的说“按照厚薄、长短来进行分类”。
最后我们决定按照厚薄和软硬来分类,。大家选用了两种颜色的卡纸(红色、蓝色),红色卡纸表示书是厚的,同时是硬封面的;蓝色卡纸表示书是薄的软封面的。
做了这个标签以后,小朋友发现能较快的选择今天想读的绘本了,在归还上也能做到按颜色摆放。
同时我们也给游戏计划本做了相同的工作,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卡纸颜色,在上面做上属于自己的印记,放到游戏柜中。
我们也给教室的各个区角都做上了可视化的标签,做标签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小朋友明白东西从哪儿拿的就要放回到哪里去,从小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我明白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当孩子不会整理的时候,我们通过“检查清单”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将整理收纳变成一种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只有当我们和家长一起携手,我们的孩子才能活出有条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