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麻头等做原料的纸张制作工艺,成功地制造出了适合书写的纸张。这样,蔡伦造纸的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在区角游戏时,孩子们在美工区发现了很多的废纸。于是在分享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解决废纸的办法。
纸是怎么来的呢?对于纸的由来和制造流程,孩子们产生了极厚的探索兴趣,想要继续了解造纸术。
古人真是太厉害了可以用各种材料来加工成纸,那么我们挑战一下,来试试用废纸造纸吧。
围绕着“如何用废纸来造纸呢?”这一驱动性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探究兴趣进行了计划,教师总结并引导幼儿梳理造纸流程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开启了一场趣味造纸之旅。
-
为什么:幼儿园里最多的就是用过的纸。
-
是什么:利用废纸来作出新的纸,循环利用。
-
在哪里:大二班
-
谁来做:大二班小朋友、老师
-
探究造纸的过程蕴含了社会、科学、语言与健康等多领域核心经验发展的可能性,于是我们也对可能涉及的领域核心经验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指向相应领域的学习目标:
1.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2.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遇到困难能够坚持不轻易求助。
1.能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2.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孩子们利用记录表记录了自己关于“造纸”的已知和未知,开展了小组讨论,并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我们通过亲子调查的方式支持幼儿拓展造纸的经验,同时通过“记者”播报帮助幼儿经验梳理。小记者们用清晰完整的语言播报了自己的调查过程,帮助同伴丰富和拓展造纸原料的经验和纸的多种用途。
梳理造纸过程后,老师向幼儿提出问题:“我们造纸需要哪些材料?如何进行造纸呢?”幼儿通过小组绘画造纸所需要的材料和造纸流程图。
基于原有的生活经验,在造纸前孩子们对“什么样的纸是废纸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废纸”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教师支持下了解了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后,孩子们决定分组在教室里收集废旧纸类及各种工具。
找到造纸的原材料后,更加激发了孩子们想体验造纸的兴趣。我们可以选择哪种废纸来造纸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报纸、卡纸、素描纸、打印纸这四种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且易于收集的造纸原材料,于是,我们进行实验看哪种纸更适合做纸浆。
在做纸浆之前,孩子们有了疑问:多大盆适合装纸浆呢?
小朋友纷纷到教室角落寻找,拿出尺子测量并记录。
幼儿记录表分析结果:4号盆是最适合做纸浆的盆。2号盆太高了不好打捞,1号盆太浅了水容易溅出来,3号盆太窄,打捞网放不下去,也不好打捞。
确定了装纸浆的容器,继续我们原来的问题:什么样的纸更适合做纸浆?
孩子们带着问题按分组形式进行碎纸,分成报纸组、卡纸组、素描纸组、打印纸组,为了能对比出哪种纸更适合做成纸浆变再生纸,孩子们都统一采用同以往的方法—手撕进行撕纸。
前期经验让孩子们了解到,要让纸变更软,需要用水进行侵泡,等第二天再次进行“加工”,这样纸就更碎更软了。几种材料的对比,让孩子们进行更直观的观察比较,并用表格的形式按组记录下来。
在孩子们观察的表格中总结发现,打印纸和手工纸更适合做纸浆。
1.想要纸变成纸浆,在撕纸时前就要把纸撕的又小又细。
2.打印纸、手工纸、报纸比较薄,容易撕碎,卡纸比较厚不容易撕碎。
3.侵泡后的纸更容易撕成纸浆。
4.借用工具辅助更容易使纸变纸浆。
幼儿已经具备发现核心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应该鼓励幼儿主动收集纸浆材料,因势利导,触发幼儿的深入探究。孩子们已经大班了,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支持自己的探索。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空白记录表,使于幼儿快速设计各种实验的记录。
已经搜集到了足够的废旧纸张,保证了原材料,接下来我们开始尝试造纸啦!
开始之前,对已有的造纸经验进行再次的梳理,并制订一份计划书。回忆造纸的详细步骤与流程。深入的了解和熟悉造纸所需的原料和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实际造纸操作奠定了基础。
经过漫长的等待,孩子们充满期待地前来查看自己的再生纸。然而,当孩子们面对自己的作品时,一时间愣住了。
-
:纸为什么这么薄。
-
:这里有好多洞洞。
-
:怎么是一坨一坨的?
孩子们发现问题并积极讨论问题的原因,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一次改进的方法: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工合作,尝试解决“纸薄、有洞”等问题,并分享经验。通过直接感知、亲身的体验和实际动手操作来进行科学学习,不仅有助于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纸浆的形态,还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探究和实验能力。
怎么样可以让纸更碎一些才方便搅拌均匀呢?除了搅拌器之外还有什么工具可以用,这时,有人想到了撒欢操场上打年糕的石臼,是不是可以利用石臼来把纸打碎呢?
尝试以后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大家总结经验,进行第二次尝试。
这次,我们解决了“洞洞纸”和“薄纸”的问题,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
孩子们铺纸浆的时候特别小心,熙熙每铺一次都会仔细的打量网框里的情况,看哪里还有没有洞洞,必须填满,但是发现虽然造出来的纸没有洞洞了,但是边角不平整。
孩子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再调整制作方法,注意被忽略的哪些细节,这次,我们终于成功了,看!我们的纸是不是变漂亮了。
幼儿的猜想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初级层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的探索空间,支持幼儿通过实验排错,最后找到正确造纸的方法,形成内化的造纸经验。
纸终于干了,没有买来的纸那么漂亮,但是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试试纸张在绘画时的体验感。有的想在纸上画上我们的幼儿园,有的想画苹果爱心树…灵巧的小手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
简单的“造纸”成功,只是技术和探索能力的提升,节约用纸概念的再次整合,引发幼儿深度思考,内化节约用纸的方法,并影响更多的人。
我喜欢和小柒一起造纸,搅拌时很开心,晒纸和画纸都喜欢和小柒一起。
在幼儿的自评和互评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的表征是多元的、生动的、丰富的。每位幼儿都能够主动完成自评表,在互评表的评价中,幼儿的表现更为有趣,老师们在现场记录了幼儿评价时的状态,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认真的,对同伴的评价更是认真的,他们会互相交流评价表上有不明白的地方。
在一次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积累探索的方法,在探究中得到了成长,获得了关于纸的经验,感受到了造纸术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最难得的是孩子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精神,不断的寻找问题,不断探究,不断改善,最终成功造纸。
纸活动孩子们收获到了经验和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主动性,他们充分观察、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体验了造纸的乐趣。初步了解造纸的基本材料和制作过程,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快乐与成长。其中合作和分享验证的过程是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进取性的环节,满足了他们求知欲望和体验探索精神,体会了一把造纸的艰辛与不易。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