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在上个月探究“虾米糍”的活动中,孩子们对“面条”是什么做的这一问题产生了热烈的讨论,有小朋友说它是米做的,也有小朋友说它不是米做的,为了持续呼应孩子们的学习需要,班级老师们进行了“嘿!面条”的主题前审议。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中,国人将面粉通过不同的手法造型揉捏、不同的蒸煮工艺开发出五花八门、口味丰富的面点食品。中四班六月就探究从“小麦”——“面粉”——“面条”的方向开展探究活动。
面条是由米做成的吗?
面条不是米做的,是小麦做出来的!
不是不是……应该米做的吧?
老师老师,小麦是长什么样的啊?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踏上了寻找、探秘小麦的道路。
孩子们带着他们的方法,开始探索脱壳的方法。
孩子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后,发现用磕瓜子的方式比较不卫生,也很慢。用手剥的方式,手会疼,要花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剥完。效率最高的是石臼,但是在脱壳时,也容易把小麦弄碎了。最后少坤说:“如果有机器就好了,又快又好用。”通过观看视频后,大家都感叹到科学家真的很厉害,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小麦要怎么变成粉呢?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呢?
可以用擀面棍敲打。
用石臼捣,就可以变成粉了!
用石磨,磨一磨,就可以变成粉啦!
孩子们带着他们的想法,快乐的去探索着磨面粉的方法。
孩子们发现:用石墨磨的面粉比用石臼碗和擀面棍磨的都要快,石墨磨出来的粉,速度又快又好!其他工具磨出来的面粉比较粗,买来的面粉就更加的细滑。
面粉我们已经成功的磨出来了,你们想吃什么样的面条呢?我们一起去调查一下吧!
通过调查后,孩子们发现面条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他们讨论最激烈的是面条和粉丝。有的说粉丝就是面条,有的说粉丝不是面条吧。于是开展了一个科学活动:《面条和粉丝》。
有了面粉,我们要开始制作面条啦!
问题1:要怎么制作面条呢?
问题2:制作面条需要什么工具呢?
大家又开始讨论起来,最后经过孩子的已有经验和调查结果,总结出制作面条的步骤和选择用的制作工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面粉要怎么样才能变成面团呢?我们一起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吧。
操作记录,探索面粉和水的比例,孩子们分工合作,一个记录,一个加水,一个和面,忙的不亦乐乎!
孩子们不断尝试和面的方法,失败了也不气馁,直到成功。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学会了同伴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采用探索记录的方法,找到了面粉和水之间的正确比例。
哇,我们的面团终于制作成功啦!现在开始可以做面条啦!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我们先用擀面杖把面团铺平变薄,然后用刀切成条状。打开后就变成面条啦,我们一起试试吧!
孩子们亲手制作了面条,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通过比一比面条的长短,粗细、形状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制作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在超市看见过彩色的面条。
我们可以做彩色的面条呀!
我想做红色的面条,草莓味的。
那彩色面条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孩子们开始纷纷讨论自己想做不同颜色的面条,可这些颜色的水我们去哪里找呢?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要用有颜色的水果汁和蔬菜汁和面,这样面就有颜色了。
自己做的面条真香呀,有的小朋友还添了两次哈!
孩子们看着热锅里沸腾的面条说道:“这个面条在锅里跳舞呢!”
楷彦:好像要飞起来了。
铭涛:它们手拉手在水里游泳。
昕容:这是在跳高,想要从锅里跳出来了吧!
好好:真的是太好玩了!
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呀,太有趣了吧!锅里的面条真的好像在跳舞,我们也跟着这个锅里的面条一起舞动起来吧!
你能猜出来孩子们舞动的意思吗?
孩子们说:
用蹲下来的动作表示面条刚下锅软下去的样子、跳起来是面条在锅里沸腾的样子、旋转是代表面条被筷子搅拌的样子、跳跳跳是代表厨师在炒面翻锅的样子……
面粉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孩子们不常接触,所以对面粉不是很了解。面粉不仅仅能制作面条,还能制作其他更多的面食。所以,我们邀请了家长进课堂,扩展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助力我们的探究活动。
扑鼻而来的肉馅味引起了小馋猫们的注意,大家都说:“好香呀好香呀,是什么味道呢?”毛毛妈妈也很耐心地跟小朋友们交流、解答他们的问题。
小朋友们都非常认真的学习做小笼包,小手一步一步的跟着毛毛妈妈做,眼睛还不忘仔细观察。
成功啦!
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会比较香,哈哈哈……
平时不吃面食的、挑食肉馅的,在今天通通吃完啦!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白的种子。孩子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孩子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美味的食物,是舌尖的味蕾,创意的制作,是视觉的盛宴。一起来看看中四班孩子为美食插上的创意翅膀。
除了有能吃的面条,我们还做了艺术手工面条哦,一起来欣赏吧!
本次关于面粉的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搭建学习支架,让孩子们通过实际体验逐渐走近熟悉又陌生的“面粉”,探究它从“小麦”到“面粉”到“面食”的“旅行”轨迹,了解它们的独特性,发挥其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走进生活,感受生活,鼓励幼儿主动去探寻身边的秘密。一次次地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一点点地提升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真切切地体验了“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不断收获。
编辑:徐建婷
图片、视频:中四班老师
初审:周艺婷
复审:叶凤梅
终审:余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