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她认为,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让幼儿觉得容易学习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先对实物的多与少,大与小求得了解,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联想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
数学区的面积是各个教学区域中比较大的,各色教育装满了几个柜子,老师巧妙的利用转角区域将数学区划分为两个部分,置放不同的教具,使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具安静的思考,降低相互干扰。
这个数学区域充满简单质朴的气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整齐教具摆放,让孩子从小学会物品的有序整理与分类。
02
在数学区柜子最上层放置着红蓝两种颜色的数棒,蒙氏数学的开端是从学习整体量开始的,数棒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整体量的教具。
孩子的思维都是形象思维,还达不到抽象思维,所以经常看到有的孩子虽然数数能数很多,但是并不知道他所数的数代表的量究竟是多少,也就是不能将数字和量对应起来。
数棒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习数量1-10的概念,感知10以内数量与数字的配对。
其次学习数字的秩序,感知10以内数字依次递增的关系。
最后数棒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上下及左侧对齐,在后续的延伸操作中也有和长棒结合的建构操作,这些对于孩子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柜子的二层还摆放着纺锤棒箱,着重培养幼儿体会0-9数与量的关系,认识0并增强数与量集合的概念。
悬挂金色和彩色串珠让孩子熟悉数与量对应关系。而且让幼儿潜移默化地熟悉快速加法如: 10+0=10,10+1=11,10+2=12,10+3=13…这是在蒙氏教室非常受3岁小朋友欢迎和热爱的数学教具。
让孩子熟悉抽象的数字符号1-100。这是在蒙氏教室非常受4岁小朋友欢迎和热爱的数学教具。
熟悉Teens(10至19)Tens(10至99)之间的数与量对应关系。两块木板共计9组全部标着“10”,以及有9块正方形小木片标着1至9。
另外需要彩色珠棒10至19(具象的数量)与木板上的数字符号相对应。这是在蒙氏教室非常受4岁小朋友欢迎和热爱的数学游戏。
–
蒙氏教育法的奥妙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实物化”,用高效的教具操作、验证,产生爆发性的学习成果。
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官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到发展。
蒙氏数学重点就是训练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0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感官教育即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觉教具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
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蒙特梭利博士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感官区的家具风格多样,古典与现代元素交错、活泼与沉静感融合。
不同于数学家具与色调的统一性,绿植、皮沙发、彩色的靠背、有着不同曲线的家具等不同元素共同组成的感官区,带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感觉和灵感。
02
在感官区,各种感官教具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最右边似小梯子的是“带插座圆柱体”,当小孩开始使用“带插座圆柱体”时,就是开始为书写的运动技巧做了长远的预备。
“带插座圆柱体”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肌肉活动,因为小孩用来拿圆柱体上圆形小握钮的三根指头,正是将来要握铅笔的指头,可训练如何控制将来要写字的三根小指头的肌肉。
色板可以教导小孩子敏锐分辨颜色的细微差异,对其以后从事科学观察、艺术欣赏、色彩的运用和其它很多有意义的活动,都有长远的帮助。
“多而不杂”是摆放教具的重要特点,许多蒙特梭利经典而基础的教具一目了然的放置在柜台上,供孩子自由选择。
感官区的另一排柜子左侧摆放着粉红塔,由十个一系列的粉红色立方体堆积而成的粉红塔,可以让孩子分辨三维空间的大小。
最顶层的架子上还有棕色梯,通过比较“厚”与“薄”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区别二维空间的大小。
重量板放置的角落的柜子二层,全木质的教育,拉近了孩子与自然、与教具之间的亲近感。
重量板通过蒙眼操作,让孩子只依靠手指尖所感觉的重量做分类。
–
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稚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
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基础。
“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蒙特梭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