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安全“童”行
嘉北实验幼儿园防震减灾演练活动
2024年5月12号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增强全园师幼防震安全意识,提高自救防范能力,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逃生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团结协作的能力,嘉北实验幼儿园于2024年5月10日下午开展了防震减灾演练活动。
为将本次演练做实做细,演练前,所有教职工开展了防震工作部署会议,对演练方案进行详细解读,明确防震应急疏散的重要意义,了解疏散演练的流程,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集合到达的安全指定区域,希望通过演练,教职工能够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1.防震知识小课堂
演练开始前,各班级老师进行了防震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地为孩子们讲解防震知识,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发生地震时,如何进行躲避;躲避时,有哪些地方是安全区域可以躲避,哪些区域是危险区域不能躲避;什么时候进行安全逃生等。
2.观看防震减灾科普讲座
教师们带领幼儿一起观看新浪直播嘉兴市5·12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幼儿在观看直播中了解了地震的震级分类、地震产生的原因等。
随着第一次警报声的响起,地震疏散演练开始,各岗位人员快速到位,各班老师立即告知孩子们“地震了,不要慌!”并指挥孩子们紧急避险,指导孩子们双手抱头,躲到安全区域。
随着第二声警报声响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弯腰、护头,迅速且有序沿着指定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检查是否有掉队的孩子,确保每位孩子安全撤离。
当撤离到指定安全地点后,各班老师立刻清点人数,检查是否有受伤孩子并向安全主任汇报人数,确保所有师幼无一疏漏。
演练结束后,总指挥陆园长对此次演练活动进行了点评。本次演练指挥有序、保障有力、措施得当、处置有效,为幼儿园有效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演练结束后,各班老师及时安抚幼儿情绪,与个别幼儿进行谈话、交流、心理疏导等,进一步帮助幼儿舒缓紧张的情绪,同时也巩固加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壳运动。地球像个大拼图,由不同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相互运动、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引起地震。
2.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震与自救
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躲避地震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
3.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
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4.在学校如何避震
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5.避震要点
(1)就近躲避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避的地方
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如何避震
地震结束时,不要着急呼喊,要适当保存体力,毕竟救援人员不会立刻就到,急于呼救只会浪费精力。
6.手机预警
您手机的地震预警功能开了吗?
10秒教您开通!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
在紧急时刻,
提前几秒钟的预警,
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地震预警如此重要,很多人会问,我们如何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呢?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手机是否已经开通“地震预警”功能,根据手机型号不同,一部分品牌的手机需要到应用商店中,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还有一部分品牌的手机需要到系统“设置”当中,找到“安全”选项,然后一步步根据提示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本次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幼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幼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今后,嘉北将一如既往地把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编辑:姚思宇
图片:各班老师
初审:石尧红
终审:陆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