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叶子黄了,一片片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美丽渲染着秋天的金黄。
我们和孩子一起到户外探索秋天的奥秘,正捡着树叶说着秋天小草的变化。
这时小闻突然发现了一抹清新绿
? ?
??
? ?
小闻:“这个草还是绿的。”
小宇摸了摸,说:“软软的草。”
可乐说:“不是小草,小草高。”
小馨说:“草地上长毛了。”
大家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发现,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问了老师,原来它叫:“苔藓。”
基于孩子们对苔藓的兴趣,我们便以此为探究对象,唤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引导孩子走近自然、探索自然。孩子们与苔藓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找苔藓
苔藓,是我们平时都能看见的植物,它一直在我们的脚下,但是,我们却很少留心注意它,既然这次我们有幸相遇,那么让我们做个朋友吧!先来看看苔藓的家在哪里呢?
幼儿园门口的砖头缝里藏着着软软的苔藓。
草丛中躲着毛茸茸的苔藓。
大树下睡着一片绿油油的苔藓。
原来,苔藓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呀。
那我们挖到的苔藓都一样吗?
”这种苔藓一根一根的,像小草一样。”
“苔藓颜色有的绿绿的,有的黄黄的,有的摸起来硬硬的。”
“我找到的苔藓像星星一样,还像小花一样,真漂亮。”
快来画下自己的发现吧!
教师的思考
幼儿对身边的苔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倾听、了解幼儿的猜测与问题,关注幼儿当下的真实需要。将自然资源与幼儿生活经验建立紧密联系并产生积极的互动,形成课程资源。
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探究苔藓的自主性。幼儿在用多感官探索苔藓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幼儿对苔藓的经验不足时,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书本资源来丰富幼儿的经验。作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用多种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正好班级自然角背阴,所以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在自然角开辟一块苔藓基地。孩子们也把自己在户外挖到的苔藓带到了班级自然角进行养护。
知道苔藓喜欢水,孩子们每天入园会给苔藓浇水,后来发现水容易带着土淌出来,于是在请教了爸爸妈妈后就带来了喷雾器,既能让苔藓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下,又能护住底层的泥土。
用放大镜细致观察苔藓的样子
这个长长的可能是灰藓
我看到的圆圆的、短短的朵朵藓
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朵朵藓上长出小植物啦!真漂亮啊!浇水也越发得勤快起来。
教师的思考
《指南》指出3-4岁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孩子们在养护苔藓时能够对其认真观察,发现不同苔藓颜色、形状的特点,以及苔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始终追随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为每位孩子提供多种感官、多元表征进行的探索活动提供有效条件。
孩子们在养护苔藓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着苔藓的美丽。怎样把我们种植的苔藓装饰得更漂亮呢?一些孩子交流到自己在花卉市场中看到的多肉、苔藓小盆景。不如,一起来试着装饰我们的苔藓吧。
孩子们最先想到的是可以把美工区中制作的作品插在苔藓中进行装饰。通过欣赏一些苔藓小盆景,孩子们发现各种形状的石头、美丽的小花、可爱的小玩具等等都可以装饰苔藓。
孩子们的造景水平变得越来越高,能把各种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装饰。户外活动的时候还有小朋友也会自己去找苔藓并装饰苔藓。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了解和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苔藓微景观的造景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寻找并使用辅助材料,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审美感知得到发展。
幼儿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在活动中,我们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尊重他们自由选择参与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积极性。幼儿真正地主动探索和学习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我们则自始至终给予积极关注。在幼儿产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成为幼儿的引领者。本次课程故事激活了幼儿探索自然世界的本能,是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阶段多元化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幼儿得到身心方面的全方位发育,让幼儿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 ?
??
? ?
撰稿:小九班
制作:小九班
审核:周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