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缘起
“客人”一词引发的好奇心。
在日常活动中,孩子经常听到“客人”这一词,孩子们好奇的问:客人的家是“客家”吗?老师什么是客家?客家人吃什么?客家的房子长什么样?大多数孩子对客家文化并不了解,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惠州客家文化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开展一场“美食美客”主题课程活动。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客家文化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故事脉络
课程故事内容
讨论客家美食和建筑
了解围龙屋的特点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围龙屋的历史和结构,大家讲解围龙屋的特点。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哇,原来围龙屋这么特别!”
回家后老师布置小任务,小朋友们和家长们积极的参与进来。
建构围龙屋
建构区里,小朋友们纷纷进行围龙屋建构。
学习客家童谣
老师教孩子们唱客家童谣。小朋友们很快就学会了《大白鹅》这首童谣,还学会了用客家话演唱。以睿自豪地说:“我会用客家话唱歌啦!”老师还播放了一些客家民谣的视频,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模仿,笑声不断。
不单单只在幼儿园唱,小朋友们在家也在练习哦!请大家扫一扫下图感受一下。
请向左??再向右??点击
制作客家美食
老师每周准备了各种制作客家美食的材料,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道工序。君逸和以宸一组,小心翼翼地倒上盐焗鸡粉,邓乐则在一旁帮忙搅拌调料。
孩子们围在石磨旁,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期待。他们先将黄豆浸泡得胖胖的,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豆放进石磨的小孔。小手握住磨柄,齐心协力地转动起来,随着石磨的缓缓转动,乳白的豆浆汁顺着石磨的边缘缓缓流出,孩子们兴奋地欢呼。
炫皓、阿凡和静希在制作豆腐,将磨好的豆浆过滤,动作十分认真。老师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经过一番忙碌,终于完成了豆腐。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语柔和星宇在制作钵仔糕,他们小心翼翼是的把生浆倒到器皿中,动作十分谨慎, 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都很认真对待。
在我们的课程中,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探索客家美食糯米糍的奇妙之旅。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述了客家糯米糍的由来与独特意义,那承载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们的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孩子们制作萝卜粄,跟传统的萝卜粄不太一样,是简易版只有萝卜馅。小朋友们都很新奇,为什么那么像饺子,一宸小朋友问:“ 是萝卜馅的饺子吗?
问卷调查
制作了多种客家美食后,孩子们对客家美食有了深刻的了解,进行一次客家美食调查。
分享美食
家长会时,老师把所有孩子制作好的客家美食摆上了餐桌。家长们围坐在桌子旁,品尝着自己孩子的劳动成果。家长说:“盐焗鸡爪,味道真好!”另一位家长也附和道:“是啊,很香!”
亲子活动:家庭厨房
为了延续孩子们对客家美食的兴趣,老师邀请家长们参加家长助教活动。
参与的家庭选择一道美食,和孩子们一起幼儿园制作。一宸的妈妈带来了饺子教小朋友做,以宸妈妈则教大家做冰糖葫芦。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更多的烹饪技巧,还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家长们也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传承传统文化。
客家民间游戏
在我们的文化宝藏中,客家民间游戏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魅力。这些游戏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客家文化的生动载体,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绘出舌尖上的文化
客家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艺术创作的绝佳源泉。在客家美食绘画课程中,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融合味觉记忆与视觉表达的创意之旅。
梅菜黑黝黝,扣肉油光溜。” 绘画梅菜扣肉,先描绘出大片肥瘦相间的扣肉形状,以棕红色突出肉的色泽,体现肥肉的晶莹。梅菜丝丝缕缕,用深褐色细致勾画,展现其独特纹理。使画面呈现出梅菜扣肉的浓郁醇厚。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
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在参观围龙屋、学习童谣、制作美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勇于尝试新事物。同时,孩子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相互支持和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健康领域:
在制作客家美食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烹饪技巧,如削皮、搅拌等。这些技能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此外,通过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孩子们对健康饮食有了更深的认识,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社会领域:
通过参观围龙屋和制作客家美食,孩子们了解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他们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培养了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孩子们在与同伴和家长的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社会交往能力。
语言领域:
在课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学会了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此外,通过学习客家童谣,孩子们的语音和语调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语言感知能力。
科学领域:
在制作客家美食的过程中,孩子们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食材的特性、烹饪的原理等。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糯米粉的特性和面粉的吸水性,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次美食美客的主题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客家美食,还深入了解了客家文化。
他们在观察围龙屋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展现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勇于尝试新事物。同时,孩子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相互支持和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传承传统文化。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围绕客家文化开展更多有趣的活动,如开展客家美食分享会、去各个客家美食达人走访、小记者、制作客家传统手工艺品、学习客家舞蹈等,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体验。同时,也可以邀请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
联系电话:3173339、3163339
编辑:陈映润
一审:周玉会、张春燕
二审:王杜娟
三审:吕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