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
螺母
作者:丹阳(5岁)
“我和婉瑜、夏天一人一根绳子当作跳绳,我们还搭了一个修车场,还有一个小车当作牌子,我们后来关门了,用绳子圈起来。”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探索是幼儿的本能,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途径。
螺母积木因其丰富的可变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激发了孩子们对建构的兴趣和热爱,中一班的孩子与螺母积木,会有怎样精彩的碰撞呢?让我们轻轻蹲下身来,在游戏中发现儿童……
初次遇见
这个积木我都没有玩过呢!
这个积木竟然还有螺丝,好神奇呀!我要看看怎么玩。
哎!你快看,木板上好多洞洞!
太好玩了,跟我们之前玩的积木都不一样。
面对这么多的新材料,第一次建构会发生些什么呢?
/////////
润橙(5岁):我和婉瑜、熙雅、艺晗用长板和三角转接板搭了一个家,我们用长板玩游戏过家家。
凯睿(5岁):我和高一宸、邵政豪、王晨宇用螺母材料中的绳子玩了拔河比赛,我和邵政豪赢了。
睿泽(5岁):我和翊硕搭建了一个城堡,用长板搭的。
通过尝试,孩子们知道了螺母积木是一种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一套积木,是由螺丝、螺母、各式孔的木板、转接板、弯板、车轮等材料组成的积木玩具,每个零件的用处都不一样。
教师反思:
初次接触螺母积木,孩子们被丰富的材料所吸引,但是因为缺少经验,大部分孩子采用平铺、垒高等的技巧玩简单的游戏,并未发现螺丝螺母和木板上洞洞之间的组合关系。因此教师选择适时等待、持续观察的方式,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探索和操作摆弄的空间。
在游戏后的表征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分享,互相讨论,用积极地语言探讨,萌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游戏的进程。
疯狂螺母1.0——单轨小车
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快速的来到材料架前取出搭建小车需要的材料。只见他们将二孔板和车轮的圆孔处依次对齐并用螺母和螺丝进行固定,大约十五分钟后,一辆单轨小车呈现在眼前。
可是,在享受拼搭成功喜悦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老师,为什么我这个螺丝拧不紧?
拧的时候两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我在拧螺丝的时候两边都在转,我想这就是拧不紧的原因吧!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的螺丝不能把木板固定起来?
我知道,我们的螺丝有长有短的,你可以都试试,可能短螺丝不够长。
我想做小车可是我安装轮胎之后,车子不走。
可能是螺丝拧得太紧了,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
教师支持: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汽车是幼儿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所以发现具有移动功能的圆轮后小朋友们马上联想到了车子。
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螺母积木各部分的零件、操作方法都不太熟悉。于是,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老师将小车从初搭建到行驶的视频播放了出来,请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基于这些问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不断给出解决办法,并将想到的办法用画笔表征出来。
做这种小车旁边的螺丝我觉得要拧紧,车轮才不会掉。
转接板和圆轮靠在一起时,短螺丝可能不够长,可以用长一点的螺丝来拧。
教师思考:
孩子们的游戏变化可以发现他们的游戏经验在不断丰富,在这一过程中,看到了孩子们与材料的积极互动,面对问题时的不断试错、积极思考与解决。如孩子们发现了螺丝再插入木板的洞里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面对轮子在行进过程中容易“脱落”这一问题,他们积极与伙伴讨论,获得调试螺母松紧的好方法,并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了“先把轮胎串在螺丝上,再放上木板的组合方式搭建小车”更快捷简易,说明了孩子们已经初步探究出搭建螺母小车的秘籍。
三轮单轨车
孩子们的搭建惊喜重重,完成两轮的单轨小车搭建后,又继续延长木板的长度,演变为三轮单轨车。
翊硕(5岁):我和宋希妤用三孔板、轮子、螺丝组装的小车子,用螺母固定住,然后我们一起骑在小车上,车子有点小,我们坐上有点挤,我们就又找的五孔板做小车。
我的是升级版,我把两个两轮车连在一起,但中间就是两个轮子,不过它也是三轮车。
昱量(5岁):“我和凯睿我做的三轮车,他坐在后排也能看见前面,就像我妈妈车上的副驾驶一样。”
滑轮单轨车
有了三轮单轨车的经验后,孩子们想要探索更多小车的玩法,于是他们拿了四块三孔板和四个轮子,利用螺丝螺母开始固定,完成后,把一半木板折叠起来,组装成一个具有“车杆”的单轨小车。只见完成后的孩子们双手扶住车杆,一只脚蹬地,准备出发,可是问题又来了……
老师你快看,这是我们做的滑板车,可是为什么滑轮车不往前走呀?
那我在后面推一推你。
还是不动,为什么呀?
我知道了,因为你中间少了两个轮子,滑板车前面也是有轮子的。
就这样,滑轮车不动的问题在两个孩子的交流探讨中迎刃而解,孩子们立马改装滑轮车。
第一步:先把中间的螺丝螺母拧开。
第二步:找到一个长螺丝,在三孔板的两侧放上两个轮。
第三步:折叠前轮,就可以变成滑板车滑动了。
作者:政豪(5岁)
“今天我做了一个滑板车,滑板车真好玩,我用六个车轮、四个三孔板,还有一些螺丝螺母,前面把两个车轮当作车把,但是有点沉。”
教师支持:
通过实践,幼儿对车子的认知越发清晰,结合生活经验,滑轮车前后的底盘都需要轮子。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当遇到两轮车装不下三个人、滑轮车不往前进的情况等的问题,不再依赖教师或放弃,而是找到问题的原因,自行解决问题。
疯狂螺母2.0——烧烤车
卖烧烤咯!
再次进行游戏时,孩子们迅速的投入到搭建中,他们拿来了一些长短不一的螺丝、螺母、六孔板、二孔板、三角转接板等材料。
我要把三角转接板和六孔板用螺丝螺母固定起来,把六孔板当作烧烤架,把烧烤放在上面烤。
我们也是用三角转接板和六孔板做,但是我们把三角转接板放在地下,旁边用六孔板撑住,放在转接板上烤。
希言(5岁):我和栾凯睿、柳小凡在吃烧烤,柳小凡拼了一个改造机器,拼好了就叫我和栾凯睿去吃。
小凡(5岁):我和宋希言、鲍家华用好多螺丝和螺母做的烧烤,用五孔板和三角转接板做的烧烤架。
凯睿(5岁):我和付昱量、高一宸做了一个烧烤架,我们找了很多螺丝、螺母串起来做成烧烤,大声吆喝着“卖烤串啦!”就有小客人来买了。
我们直接用三角转接板架起来,烧烤架变得更高了!
可是这样不像烧烤车,你们还没安上车轮呢。
教师支持:
在游戏推进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做的是烧烤架而不是烧烤车,为了满足孩子们移动着小车卖烧烤的愿望,通过游戏后的分享交流,引发同伴间的积极讨论,激发烧烤组孩子们对于烧烤车如何移动持续的探索热情,推动接下来的建构进程。
1
办法1:转接板+车轮
骁骏:“我直接把三轮单轨车上放上木板当烧烤架,这样就叫烧烤车啦!”
瑜泽:“可是他总是滑走,不如用三角转接板旁边按上轮子。”
作者:骁骏(5岁)
“我用宽的板子当烧烤炉,然后我在上面放了很多烧烤,用孔板、轮子、转接板、螺丝、螺母交叉起来,组装了一个烧烤车。”
虽然第一次试验失败,但孩子们没有放弃,而是利用同伴的办法操作了起来……
孩子们利用六孔板、三角转接板、圆轮和螺丝螺母组合搭建,将螺丝螺母和三角转接板固定在六孔板中,再将圆轮和螺丝螺母按照一定方向固定在一起,就变成了可移动的烧烤车。
一宸(5岁):我和栾凯睿、付睿泽做了一个烧烤架,做好了之后好多人来买烧烤,有烤串和香肠,这次烧烤架是可以移动的。
2
办法2:架高推车+木板
凯睿(5岁):我和付睿泽、吴昊泽做了一个双层烧烤车,下面用小车放上宽的板子,板子上放烧烤,用四个转接板固定在板子上,上面再放一个板子当第二层架子。
睿泽(5岁):我们用一辆小车,上面放上板子,用转接板固定在板子上,上面立着四个三孔板作支撑,顶上再用四个转接板,固定住大板子做棚子。
教师支持:
我们的收获
在螺母小车不断进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宽阔的户外空间始终不被干扰,一次次专注于“打造螺母车”的探究状态,看到了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看到了他们乐意接受同伴建议、完善成品的勇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确幸游戏所赋予孩子的学习热情、学习力量,螺母车建构的过程正是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发现、成长的过程,成为游戏的主人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小小螺母
能量无限
螺母建构还在继续
让我们一起再追随着了不起的儿童去发现了不起的游戏吧……
本文系昌邑市市立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昌邑市市立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非常感谢您对昌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教育诉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下方“市立幼儿园教育惠民一码通”留言,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