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时节是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百日咳鲍特菌等)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高峰期。幼儿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希望家长做好夏季传染病预防,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疱疹性咽峡炎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表现为急剧发热,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
1.尽量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与别人共用毛巾、餐具,避免病从口入。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孩子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5.加强营养,让孩子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抵抗力。孩子的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
6.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曝晒,在病毒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1.正确佩戴口罩
远离传染源,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去人员密集且封闭场合时建议可佩戴口罩。
2.注意手部卫生
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
3.吃动结合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足量饮水,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发病后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2. 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4.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规范接种疫苗,做好健康防护。
图文:保健室
审核:李燕秋
审批:徐科俊
发布:梁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