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实现课程综合与交流,5月25日下午,李沧区全体初中音乐、美术教师齐聚青岛沧口学校,开展全区首次“融合之美-李沧区初中音乐美术跨学科融合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以“京剧脸谱”为主题,围绕音乐美术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教学切入点进行研讨。李沧区音乐教研员修秀老师、美术教研员战宁老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与美同行
融合创新
《粉墨京韵唱脸谱》
青岛沧口学校 孙萌
孙萌老师执教的《粉墨京韵唱脸谱》一课涉猎京剧艺术中各类专业语汇与形态表演,是较难驾驭的一堂课。孙老师虽然年纪尚轻,但却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头,把戏歌《唱脸谱》唱得生动有韵味,演得精妙有章法。使学生们学得投入,练得扎实,唱得过瘾。与此同时,本节课还注重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把京剧脸谱的样式,对人物角色的塑造,都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辅助歌曲理解,有效提升了课堂效果。?
《画说脸谱》
青岛二中附属李沧分校 陈颖
第二节课是由陈颖老师执教,陈老师承接上节音乐课程的学习内容,以歌曲《唱脸谱》为切入口,由学生和表演的《唱脸谱》开始导入,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一开始就调动起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美术教学做了很好铺垫。随后陈老师以清晰的结构脉络层层推进,把脸谱的纹理、谱式、结构、创作都讲得清晰明了,使学生们更深一层地领会到“国粹”艺术的博大精深。本节课更注重学生实践创作,讲解之后学生们现场绘画制作脸谱,展示脸谱,使教学目标扎实落地。?
最为精彩的是,课程最后陈颖老师邀请孙萌老师一起上台,让学生们带上自己净心制作的脸谱,在孙教师指导下,跟着歌曲《唱脸谱》的音乐,运用音乐课中学到的动作,展示自己的脸谱设计,这一环节非常精彩地呈现了两个学科的融合之美。
案例共研
设计分享
随后,青岛六十一中学臧晓凡老师给大家做了“课堂典型经验交流的分享。藏老师无私地把自己在多年课堂教学归纳的“金点子”与老师们共享:实例展示、有趣的课堂示范、震撼的美术作品展……让老师们应接不暇,收获满满。臧老师还拿来了课堂学生制作的实物进行现场演示,让老师们可以直观地体会孩子们上课的心境,受益匪浅。
接着,刚才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对今天所呈现的公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分享。老师们就设计理念、基本问题、学习目标、评价方案、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向大家详细阐述了此次融合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也吐露了自己整个备课磨课的心路历程,在不断的磨练中收获成长,蜕变自我。
观课研讨
建构样态
青岛第六十三中学李爽老师、青岛第二十七中学王玉老师、李沧区实验初中范丞丞老师、青岛第四十九中学朱斌老师,分别就音乐、美术学科特点对两位老师今天融合课进行点评,大家一致认为,两位年轻老师都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教态大方亲切,备课细致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音美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两节课的呈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了京剧魅力,更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关注和了解愿望。
专家引领
赋能生长
围绕艺术学科融合主题教学研讨活动,音乐教研员修秀老师和美术教研员战宁老师分别对本次课例展示及研讨活动做了总结。
修老师评价两位老师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教学环节有序紧凑,跨学科融合点切入到位,融合方式巧妙自然,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欣赏作品,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修老师指出要关注明确每一节学科融合教学的目的,处理好本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才能不失学科本色。多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必须组织在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之下,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做到“有趣、有效、有序”。最后期待我们音美相伴,可以做到 “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合二为一。?
战老师提出,音美学科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学科,始终联系紧密,彼此影响深远,但又各有所长。此次探索让音美在同一个主题下同时呈现出了互促互补的优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在音美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中,寻找相同主题下的内涵文化联系,走出单学科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学会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初次尝试,有优点也有反思,今后需要继续优化课程构架,用心钻研,提升授课能力,以新课标为立足点,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不断钻研更优质的教学“心”路径。
在这场教学研讨的“视听盛宴”中,我们李沧初中音美大家庭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新课改后的学科融合。在这特别珍贵的首次盛会中,两个学科的同事们相互认识,畅所欲言,共话美育!相信在这样美育教育者们团结携手,美美与共的集体撑托之下,李沧教育的整体水平将更加优质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