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倒春寒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
还没来得及领略春的美好,
春天就像娃娃的脸,
说变就变。
这不,
前段时间网友还直呼:
“春天短暂,一秒入夏”,
才过几天,
天气来个180度大转弯,
又是雨,又是雪,
气温降到让我们怀疑人生!
倒春寒来了,
诸位家长,
在照护孩子饮食起居时,
千万莫大意!
了解倒春寒
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是春季常有的现象。初春时节,气温回升较快,但冷空气却没有轻易离开,在大家感到暖意时,有时会突然杀个“回马枪”,让人措手不及,感觉又像回到了冬天,所以叫“倒春寒”。
寒冷天气
当心这几种疾病
“倒春寒”天气里,抵抗力、适应力弱的孩子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这四种易发疾病,家长要格外留意。
●感冒
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孩子免疫力低,很容易感冒。
●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疾病
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孩子病情易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胃肠道系统疾病
寒冷时节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肠炎等。
●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
由于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
做到这些
孩子健康少生病
一、穿衣方面
1.科学“春捂”,不宜过汗
对于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不建议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要适当地“春捂”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春捂”小贴士:
?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可适当“捂”一会儿,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适当减衣。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当白昼气温超过15°C且比较稳定时,就可以穿得稍微单薄些。
总之,“春捂”要做到适度。如中医专家所讲,“要做到躯干和脚部不再感到寒冷,但不能稍一运动就会出汗。”
2.穿衣讲究“上薄下厚”
中医认为,寒多自下而起,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因此更要注意下身保暖。
“穿衣”小贴士:
?“三暖”:肚暖、背暖和足暖。孩子的肚子受凉,易引起腹泻等疾病;背部和脚部受凉易使孩子免疫力低下。
?“二凉”:是指头部和胸部不要“包裹”太严。头部不要裹上厚实的帽子,胸部也不要裹得严严实实,保持透气与舒适,孩子才能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3.不宜过早穿单鞋、露脚踝
春天的天气往往乍暖还寒,气温变化无常,脚踝是人体较为脆弱的地方,脚踝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若不注意脚踝的保暖,在春天的湿冷天气里,很容易造成脚踝部血管收缩,影响下肢乃至全身血液循环,抗病能力下降。(不仅是小孩子,大人也要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哦!)
另外,对于脚部的保暖也很重要,中医认为,脚是三阴经的起点,亦是三阳经的终点。如果受寒便会导致经脉不畅,造成寒性凝滞的后果。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足部保暖工作。
“露脚踝”小贴士:
?一般情况下,春天温度达到18℃以上且持续两周以上时间(期间不降温,不能有明显温差),再逐渐脱掉厚袜、长袜,换上短袜,此时露脚踝不就容易受寒。
二、饮食方面
1.“倒春寒”宜食葱姜蒜
倒春寒天气,温度下降快,辛冲食物如洋葱、姜、蒜、芹菜等,应当多食。中医认为,这些食物可疏风散寒。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些食物有助人体杀菌防病。
2.不宜过多饮食高热量肥腻食物
在春季,热量是一个向外“发”的过程,人们本身就容易“上火”,如果使用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无异‘“火上浇油”,人体便易生疮疡。
所以,饮食方面,要提醒孩子多喝温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但高热量、油腻食物应尽量避免。
三、运动方面
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但运动前要注意好准备工作,防止扭伤。
另外,无论大人、小孩,不宜起得太早进行运动,因为春天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各种细菌在春季正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弥漫在空气中,加上如果粉尘较多、又遇雾天的话,则不适合锻炼。
尽管很多人不喜欢“倒春寒”天气,
但春季仍是万物萌发的好时节,
希望我们的小朋友能能够保持
轻松、愉悦的好心情!
-END-
图文编辑|周田田
本文参考:
生命时报《「全国乱穿衣预警地图」:教你一套早春穿衣原则》
中国气象报《“倒春寒”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