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幼儿园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实践活动,是一种极具教育价值且充满趣味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培养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对环境的关爱。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步骤,帮助你在山区幼儿园成功开展这一活动:
1. 前期准备:安全与规划
- 安全第一:山区地形复杂,活动前需对场地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没有危险区域(如陡坡、深沟等)。教师需提前踩点,规划好活动路线,并准备好急救包、通讯设备等。
- 家长沟通:提前与家长沟通,告知活动目的、内容和安全措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 物资准备:为孩子们准备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如防滑鞋、遮阳帽等),以及调查工具(如放大镜、记录本、彩笔、小篮子等)。
2. 活动目标设定
-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认识山区常见的植物、动物、岩石等自然资源,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3. 活动流程设计
- 导入环节: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山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可以播放《熊出没》中关于森林的片段,让孩子们对山区环境有初步认识。
- 分组探索: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或家长志愿者带领。分发“自然资源调查表”(可以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探索中记录发现的植物、动物、岩石等。
-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趣味游戏,比如“找找看谁发现了最多的植物”“猜猜这是什么石头”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 分享与总结:回到教室后,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如用树叶拼贴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资源整合与延伸
- 利用本土资源:结合山区的特色资源,比如当地的草药、特色植物等,设计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例如,邀请当地的老爷爷老奶奶讲述山区的故事,或者让孩子们学习如何用树叶制作“草药包”。
- 跨学科融合:将自然调查与艺术、科学、语言等领域结合。比如,让孩子们用自然材料制作手工艺品,或者用发现的石头进行科学实验(如测试硬度)。
- 环保教育:在活动中渗透环保理念,比如让孩子们捡拾垃圾、制作环保标语牌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 专家观点与案例参考
-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山区自然资源正是开展“活教育”的绝佳场所。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
- 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认为,自然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区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能够让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发展感官能力和认知能力。
- 案例参考:可以参考日本幼儿园的“森林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玩耍、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6. 注意事项
- 时间控制:山区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2小时内,避免孩子疲劳。
- 天气因素:提前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开展活动。
- 后续跟进: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主题墙、展览等形式展示孩子们的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步骤,山区幼儿园的“自然资源调查”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快乐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