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领域,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与互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朱家雄教授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观察、反思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观摩与互评,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专业反思和教学改进。
1. 建立观摩互评的机制
首先,幼儿园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观摩互评机制。可以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理念,将教师分为不同的小组,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和互评。观摩的内容可以涵盖日常教学活动、游戏设计、家园共育等多个方面。
建议:
- 每月安排1-2次观摩活动,观摩内容可以是主题教学、区域活动或户外游戏。
- 观摩后组织即时反馈会议,观摩教师和被观摩教师共同讨论教学亮点和改进空间。
2.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教学观摩与互评需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避免流于形式。可以参考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的“五维度评价法”,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幼互动、教学效果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建议:
- 设计一份简洁明了的评价表,包含上述五个维度,并设置具体的评分细则。
- 鼓励教师从“儿童视角”出发,重点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兴趣点和学习效果。
3. 注重反思与改进
观摩与互评的核心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改进。正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在观摩结束后,教师应结合同伴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建议:
- 观摩后组织“反思工作坊”,教师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改进计划。
- 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
4. 营造开放、信任的氛围
教学观摩与互评的效果与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之间缺乏信任,观摩与互评很容易变成形式化的“走过场”。因此,园长和教研组长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氛围,让教师敢于展示自己的不足,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
建议:
- 园长带头参与观摩与互评,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 在反馈中多使用建设性语言,避免批评性语言,如“我注意到……”“或许可以尝试……”等。
5. 结合线上平台,扩大交流范围
在信息化时代,教学观摩与互评可以借助线上平台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录制成视频,上传到幼儿园的教研平台,供其他教师观摩和点评。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让更多教师参与到交流中。
建议:
- 利用微信小程序或幼儿园自建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每位教师的观摩与互评情况。
- 邀请专家或资深教师在线点评,提升互评的专业性。
6. 案例分享: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某幼儿园在实施教学观摩与互评后,教师的专业成长显著提升。例如,一位新教师在观摩了资深教师的区域活动后,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而资深教师也从新教师的创意游戏设计中获得了灵感。正如该园园长所说:“教学观摩与互评让教师从‘单打独斗’走向了‘团队协作’,教育质量也因此得到了全面提升。”
总结
通过教学观摩与互评,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最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营造开放的氛围,并结合信息化手段扩大交流范围。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教育是艺术,也是科学,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希望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在观摩与互评中收获成长,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