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狂探秘
——大班自然探究课程故事——
课程背景
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演奏着丰富的乐章,风雨雷电,阴晴交接。“无风不晴”的“龙池气象”与孩子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着又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孩子们在初次寻找感受到风之后,他们发现可以用身体感受风、用眼睛发现风、用耳朵听到风,利用生活中的可用材料,动手制作风向标。
基于此,风到底是哪里来的? 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开始了“风”狂探秘……
课程缘起
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坐在幼儿园操场的树荫底下休息,树叶的间隙透着阳光,微风吹过,舒服极了。孩子们抬头张望着,有了一个新发现,周琳琳大声说道:“你们快看呀,柳树在跳舞耶。”小朋友们纷纷看向柳树,你一句,我一句交流、讨论着,兴趣逐渐高涨……
老师快看,风把我的裙子都吹起来啦!
奥,我的头发都被风吹的乱糟糟的。
看,风把小草都吹得摇摇晃晃的。
风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风?风把桂花都吹在了地上了!
思维导图
课程目标
1.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风,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了解风的相关知识及利弊,引导幼儿辩证科学地看待事物;科学引导孩子发现风、寻找风、探索风。
3.通过动手制作和观测,了解风向标的基本原理;尝试用不同工具捕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4.知道游戏规则,并能用不同方式和风一起玩;懂得大风天需要注意的安全知识。
课程实施
一、初识“风”象
社会:我了解的“风”
关于风,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
我知道可以用手制造出风。
我们可以用扇子扇出风。
我们山上的风特别大,会发出“呼呼呼”的声音……吹进我的脖子里面,好冷!
我们龙池镇“无风不晴”呢。
我们知道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看不见也摸不着。那风到底在哪里呢?
针对小朋友们的各种好奇,我们发起了亲子任务《“风”狂探秘调查表》,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风。
亲子调查表
收获
孩子们回家和家人一起调查后发现,原来风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空调、风扇、扇子、吹风机、抽油烟机等都有风。
二、寻“风”之迹
1、语言:“风”在哪里?
以散文诗《风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孩子理解风的不同变化,感受风的灵动之趣。
幼儿在散文诗欣赏学习中,充分感受风吹到树上、花朵、小草的优美意境,并能愉悦聆听积极朗诵创编;优美的诗词,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又拓展了幼儿的想象,激发了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分享我找到的“风”
家里的风
虽然风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应该去哪里找到风呢?
风在风扇里
风在扇子里
风在树林里,风让风筝飞起来啦!
风在空调和吹风机里
教室外的风
把国旗吹起来了
树枝被吹得晃动脑袋
把我的眼睛都吹的睁不开了
把银杏叶都吹到我的衣服上了
风是幼儿能够感受到,却不能看到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在寻找风的过程中,孩子们充满好奇,他们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积极开展有目的的观察、探索、交流,细心发现并描述风在不同物体上的一些微妙反应……
3、科学:一起来抓捕“风”
我们能捕到风吗?用什么工具可以捕捉到风呢?带着系列问题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分小组讨论着可以用什么工具抓风,孩子们先设想捕风工具。
小组讨论:捕风工具
第一小组:我们组就用报纸吧,一定能捕到很多风的。
第二小组:我们组就用瓶子和小箱子捕风,肯定比他们多。
第三小组:我们对网子有兴趣,要不我们试试用网子捕风
第四小组:我们觉得用垃圾袋肯定能捕到很多风。
最后经过商讨和自主选择,孩子们将自己选择探索风的材料带到了操场上。看,他们的探索开始了。他们自由的奔跑,不断地跑起来,希望能够捕到更多的风。
老师,快看我抓住了这么多的风
讨论:风真的被捉住了吗?
抓完“风”啦,孩子们非常兴奋的回到了教室,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抓的“风”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可是打开袋子一看,却没有“风”吹出来,这是为什么呢?“风”到底去哪儿了?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一小组
为什么这么大一张报纸一打开,风就会不见呢?
我们的瓶子和盒子打开也没有感受到风?
二小组
三小组
我们是用网子捕风的,没想到一点儿风都没有。
为什么袋子打开,风就会不见呢?到底是为什么呀?
四小组
猜一猜:到底是为什么呢?
通过网络调查,孩子们知道其实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其实哪里都有,流动的空气才会形成“风”,不动的空气就不是“风”。原来,我们抓住的只是空气,不是“风”。风并没有停下来,只是又吹到别的地方去了。
三、探“风”之趣
1、风的种类
问题:风分为哪几种呢?
琳琳
我知道,风有小风、大风。
我还听说过龙卷风,很可怕的。
张张
多多
我在电视上见过台风,台风非常大,会把大树都吹倒。
有时候会下暴风雨,好恐怖。
科科
通过讨论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了解到风的种类有:微风、大风、龙卷风、暴风、台风等。来看看我们给风设计的标记吧!
2、风有方向吗?
一起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吧~~
妞妞
我看电视里主持人播报天气说有东北风。
我看妈妈手机里的天气预报里有东南风。
宸宸
玲玲
东南风是那个方向呀?我怎么不知道。
我们怎么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过来的呢 ?
伊伊
蓓蓓
我知道有一个东西就是用来测风的,但我记不住他的名字了。
思考
有什么工具能够准确的测出风的方向呢?
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发现原来有专门用于测定风向的仪器——风向标。风向标一般由尾翼、平衡杆(动杆和主杆)、指向标、转动抽这四部分组成。风向就是风吹过来的方向,用来指示方向。
3、制作风向标
一起来学习动手制作风向标吧!
测风小队出发喽!
4、户外测试风的方向
孩子们都完成风向标的制作,于是我们开启了一场测风之旅。
让我认真看看风到底是从哪个方向吹过来的?
老师快看,我的风向标动起来了
收获
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产生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进而去“试一试”,发现有的方法不一定成功,这个过程是孩子们亲身去体验、去感知的,逐步形成一种科学的探究态度和思维。
5、好风与坏风
依依
“风真好,能为大自然吹出漂亮的颜色,带来巨大的能量。”
“那可不一定,龙卷风就会把房子吹走,让人们受伤,风真坏。”
小米
风是好的还是坏的呢?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风的两面性呢?接下来,我通过《班级辩论赛》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风的利与弊。
班级辩论赛《好风与坏风》在我抛出的问题“你认为风是好的还是坏的呢?请说出你的观点。”中展开了……
正方观点:风是好的
正方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大胆的说出了各自的看法:“我认为风是好的,因为夏天风能够给我们带来凉爽。”“我们可以在风中放风筝,做游戏。”“我们还能借风力发电,方便生活。”
反方观点:风是坏的
反方孩子也不甘示弱:“我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因为风会把我们吹感冒,龙卷风会吹倒房屋和树木,破坏我们的家园。”“台风会带来强降雨,淹没庄家农田。”
赛后
集体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双方通过竞赛辩论,发现原来风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在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它,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从《好风与坏风》的班级辩论赛中,我深感欣慰,孩子们在课程中深入了解风的利弊知识,并在相互质疑与反驳中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绘画不同的风
疯狂的头发
激烈的班级辩论赛结束后,我带孩子们进行身心放松,对“绘画不同的风”和“疯狂的头发”进行了绘画表征。
6、绘本分享
7、音乐活动:《风是邮差》
四、玩“风”之乐
与风游戏
问题:可以和风玩什么样的游戏?
小朋友们了解风、感受风,但最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与风做游戏,和风有关的游戏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游戏一:大风吹,吹什么
游戏二:看谁的风最大
游戏三:好玩的纸飞机
游戏四:吹纸条
游戏五:报纸不掉落
建构区域:风的家园
我们给风搭建一个家园吧!
“风”的活动在继续
教育在继续
和孩子们的共同成长在继续…..
学习与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如风、雨、彩虹、影子等等。风是幼儿生活中最常接触的自然现象,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但风没有形态,相对抽象, 这阵风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孩子们亲身感受了风,那风在哪里呢?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后,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去探索更多有关风的秘密。因此,一场与风的探秘之旅课程应运而生。
总结与反思
幼儿的成长
孩子们在活动中寻风、识风、捕风、制作风向标、测风和风一起做游戏。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探索、听到了孩子的发现、感受到了孩子的喜悦。”风”不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成了他们心中奇妙的向往。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讨论并开展系列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
在探寻风究竟是我们朋友还是我们敌人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到了风具有两面性,有时候,风有一定的危害,它破坏了人们的生活,严重的时候,让人们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但是很多的时候,风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风的资源还可以作为能源开发和利用。孩子们开始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他孩子的思维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进步,这正是游戏的真正意义所在,孩子们在游戏中习得学习技能与品质,也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的“成熟度”。
教师的成长
在本次《“风“狂探秘》的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把对风的探索欲深入到课程当中,识风、寻风、测风、捕风、制作风向标、举行辩论赛……一起思考、讨论、行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还使孩子们感受到了风的神奇。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我们的生成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有趣味,进一步让孩子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活动中也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让幼儿对”风“的简单感知到探究变化,无论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或者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都相互启迪,培养幼儿大胆的探索欲望和良好的科学品质。我们也将一直秉持着科学精神,带领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大自然中探索,快乐学习,快乐成长。通过探索去获得知识与经验,发现不同活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萌发了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End
终审:钟涛
二审:程杨
一审:杜小燕
本期编辑:韩顺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都江堰市紫坪铺幼儿园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