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路分园
体育教研组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
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沐浴着冬日的阳光
学思路分园体育组教师们
吹响了运动的号角
奏起健康的乐章
教研缘起
咦?球滚进缝缝里了
今天的户外活动结束了,整理器械的时候,一个篮球滚进了小木屋和墙壁之间的“缝缝”里。
“呀!这可怎么办呢?”
“拿个长竹竿把它够出来。”
“哪里有长竹竿啊?”
“真是的,直接钻进去拿不就行了,看我的!”
大三班几个能干小孩儿围绕着这个新出现的小麻烦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说着霖霖还打算自告奋勇钻进去捡球。
哦豁,头伸进去了,肩膀过不去,算了别硬来,还是找老师来帮忙吧。
潘老师:“这个缝这么窄,老师现在也没有好办法。不过我可以教你们一个好本领,帮你们取回篮球。”
可以不把裤子弄脏吗?
晨间活动时,幼儿园设置了体能大循环游戏。右右小朋友遇到“钻山洞”时,几次都从旁边绕过去。刘莉老师关注到了他,询问到:“你怎么不玩钻山洞呢?”
右右
从下面爬过去裤子会脏,回家妈妈会说我。
刘老师:“我有个好办法,下蹲、弯腰钻过去,就不会弄脏裤子啦。一起挑战一下吧!”
教研过程
近期,在幼儿园体育组交流研讨中,老师们提到以上两个案例,为体育组本阶段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教育契机。经过审议,我们决定把大班“侧身钻”和小班“正面钻”技能作为教研主题,开展研究。
01
理论学习
针对“钻”的动作技能,组员们首先开展了理论学习和动作规范练习。
经过研究,我们归纳出幼儿“钻”技能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动作发展顺序
幼儿在掌握钻技能的过程中,通常会先学习正面钻,即身体面向障碍物,屈膝下蹲,低头弯腰,紧缩身体,慢慢地移动双脚,从障碍物的下面钻过。侧面钻的动作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幼儿一般会在掌握正面钻的基础上,再学习侧面钻。
2.
身体协调性
幼儿在学习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身体协调性的挑战。比如在屈膝、弯腰和紧缩身体等动作的掌握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
3.
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钻技能的发展上也会存在个体差异。
4.
情境性学习
幼儿在学习钻的过程中,如果能将动作学习融入具体的情境中,如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可能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例如,可以把攀爬架想象成大森林,把滑梯想象成高山,把“大青虫”想象成地下隧道,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运动,在快乐中发展。
课程实践
WINTER SPORTS
潘晨老师围绕大班幼儿侧身钻技能开展了《侧身过山洞》游戏活动。潘老师通过幼儿示范、自主练习、教师示范、动作分解等策略,有效地解决了“侧身钻”动作的重难点。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孩子们的动作规范,能够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
新本领,练习中
WINTER SPORTS
除了手膝爬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跪在地上钻过山洞呢?刘莉老师带领小一班孩子们开展游戏《钻山洞》。活动情节贯穿始终,层层递进,锻炼了孩子们的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提高四肢活动能力,最终达到掌握正面钻动作要领的目标。
02
集中研讨
集中研讨环节,两位授课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活动目标和在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的设计意图,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反思。其余参加观摩的老师们也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同时为体育组下阶段的教研方向提供了宝贵思路。
亮点:随机调整活动,看到孩子的问题进行点评,用铃铛的方式很好;四条跑道强调孩子不同的体验。
非常情境化,通过比赛达到目标;老师鼓励激励的策略很多。
提高:情境设计可以更有趣,带有角色扮演,例如小螃蟹走路等。
运动量不足,要看到小朋友微汗,微潮;最后的游戏可以再多玩5-8分钟。
前期整体观察缺一点,带小朋友先目测高度一样吗?宽窄一样吗?用尺子试一下是否一样,给孩子一个数学的概念,有对比,原来是58,现在是50,有挑战性。
孔老师
吴云芳老师
小朋友要换赛道,每个赛道都要尝试,最后融合成大赛道。老师给指令换组;在练习过程中要提醒小朋友侧身钻。
热身中大班要有队列、跑操,小班加入情境化的热身如小兔跳、小鱼游,情境的创设缺少,儿歌形式的口诀过长,没有突出重点,游戏环节可分散,增加情境性。
张迎老师
杨欣老师
流程教态关键点把握很好,层层递进,老师在第一次游戏中发现问题取得胜利不要忘记侧身钻,注意提醒幼儿,先靠近再钻。
吴燕老师
多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侧身钻的方法。
结语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动作技能也好,身体素质也罢,贴近生活的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体育教研组的研究目的是掌握生存的技能,因此,老师们会努力发现身边的体育,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幼儿拓展技能,提升经验,让小朋友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撰稿|傅承意
编辑|傅承意
审核|刘莉、戴敏
终审|孔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