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 语言组教研活动–
为培育幼儿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生态情怀与生态意识,帮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学思路分园语言教研组的教师们以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的绘本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生动的绘本故事情节、鲜明的绘本故事画面,来了解动植物、土壤、地球、水、能源、饮食、垃圾分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知识,了解它们与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
教师们通过研讨与实践,选出《风中的树叶》、《美丽的地球》、《扔或不扔》这三本具有生态文明教育意义的绘本作品进行语言教学活动。
● ●● ● ● ●
首先,由吴云芳老师执教大班看图讲述活动《风中的树叶》。吴老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一边启迪幼儿思考这本具有诗意的科普绘本的深意。孩子们在大胆讲述每一段故事情节时看到自然界中的植物生命的独特价值,也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感受着树叶的凋零与新生,体会到生命的轮回。
● ●● ● ● ●
之后,由丁婷老师执教大班故事活动《美丽的地球》。丁老师和幼儿一起陪着84只企鹅踏上惊险的搬家之旅。幼儿在企鹅去往海洋、草原、森林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到动物失去家园的飘零,从美丽的地球和受到破坏的地球形成的鲜明对比中,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珍爱地球、保卫地球的责任心。
● ●● ● ● ●
最后,由陈柏如老师执教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扔或不扔》。陈老师鼓励幼儿在自主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寻找出“如何减少垃圾”和“垃圾的处理方式”的答案。在阅读中,幼儿更好地理解了低碳生活方面的知识,知道自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三位教师巧妙地运用绘本素材,创新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支持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想法,引导幼儿通过典型的绘本故事进行持续学习,积极地帮助幼儿将生态知识内化,指导幼儿的日常行为,逐渐培育幼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生态意识,帮助幼儿真正实现与自然,与社会的有效联结。
● ●● ● ● ●
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用教育智慧引导幼儿学会热爱生活、大自然和社会,这是教育的目的,也应该是教育者的初衷,教育之路很长,教师们会继续努力把握好组织每一节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使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与策略来支持幼儿成长。
学思路分园
撰稿|李木子
编辑|傅承意
审核|戴敏
终审|孔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