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竹篾,一门技艺。
非遗传承,玩竹成趣。
以竹为载,探竹为乐。
一起走进大四班的竹编课程吧!
竹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幼儿园园本课程“湖北风情畅玩游”的开展,我们根据班级孩子年龄特点和以及前期经验,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出兴趣点,以散落在民间的文化产物“竹编”为本学期的班本课程主题,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竹编艺术,呈现在幼儿和家长面前。
绘本《和竹子在一起》
我们的发现:竹子真神奇呀!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竹子做成的,孩子们对这个特别的物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们即将开启一段探竹之旅。
藏在幼儿园里的竹编
这么多竹编制品,它们的材料都是竹子。竹编制品以细条、细丝为主,质地柔软坚韧。
我们了解到的竹编
我们的发现:通过前期的调查与探索、欣赏与感受,激发了幼儿对竹编的浓厚兴趣,知道竹编制品都是用宽窄不同的竹条制作的。幼儿都深深的沉浸在浓郁的竹编氛围中,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争当竹编小匠人的兴趣……
竹编制品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
我认为竹编制品应该把竹子砍下来,然后一根根粘贴上去,就会制作出竹编制品了。
我认为竹编制品是需要用绳把竹子绑起来,才能做成竹编制品。
竹编制品需要把竹子砍下来,削成长长细细的小竹片,然后用手一根根编起来就可以了。
竹编制品需要用钉子来固定,用锤子敲一敲,就可以做成竹编制品了。
发现竹篾:在经过观察和猜测后,幼儿对竹编制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制作竹编制品需要把坚固厚实的竹子削成薄薄细细长长的小竹片。
竹编初体验
我也想要编这么好看的竹编作品,该怎么编呀?
是呀!我要掌握哪些竹编技巧才能编呢?
可是我们编什么呢?
把我们的想法画下来吧…
我们的竹编设计图。
哇!每个人想要编的都不一样怎么办?
我们可以先投票选择一种简单的竹编进行编织。
大家达成了统一,先尝试编织简单的杯垫吧。
编玩编乐,探竹编技巧
在经过了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在尝试编织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超出了孩子们现有的认知,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到上网搜索,了解编织方法。原来竹编要经过压、挑、收紧、固定四步骤进行操作,最基本的是十字编法,要一上一下的编织,也叫一挑一编法。
教师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懂得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发现问题并主动的寻求解决方案。进而继续投入到竹编的快乐之中……
在学习了一上一下的十字编法后,我们在十字编法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学习到的“按规律排序”,让孩子们在十字编法上进行了创新。请欣赏我们更多的作品吧!
瞧,我们做的竹编星星怎么样,是不是很漂亮?
我们这个是竹编的扇子,上面还有福字呢,还绑了红色的绳子做装饰。
我们做的这个小船不错吧。
玩转十字编法:压一挑二变相框,我们还会压一挑三、压二挑二等新玩法。
我做的相框,祝愿祖国妈妈越来越好。
我也做了相框,和你的颜色不一样,漂亮吧。
教师思考:在这一上一下的反复动作中,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耐心和细心,还能够将排序融合到生活中,这不就是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对十字编法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了,在不断的摸索中,竹编除了十字编法还有哪些编法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了解,把想做的竹编物品和编法画出来,并在区域时间进行实操练习。
看看我们的新编法——六角孔编法
终于成功了,像一片小雪花。
这个六角孔好复杂呀,要用手按紧。这个小挂饰可是用了我好几天的时间才编出来的。
我们做的竹编作品是不是很赞呢?虽然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一起合作、一起探索、相互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我们都是合格的竹编小匠人呢!
手盘丝竹,一丝又一缕
慢慢编织出内心的世界
我们始终保持“看见儿童”的课程观 ,在竹编活动中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幼儿对于竹编的经验和兴趣点中寻找生长点,生成新的课程智慧。幼儿在尝试制作竹编制品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探究性学习过程。让我们的孩子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感知和想象,探索属于他们的新成长!
ENG
撰稿|李雪晴
美编|周欢
审核|陈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