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让教师兴于教,乐于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师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组织策略,我园近期开展了以“以数启思 以研优教”的数学领域专题教研活动。本次专题教研以教学实践为依托,通过三个阶段的教研活动,聚焦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使教师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逐步提高教师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提升数学操作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老师们“以数启思”的精彩瞬间吧~
阶段一
活动设计,挖掘核心经验
第一阶段围绕生活中的素材来挖掘生活中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和价值。围绕素材主题,老师们首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老师们相互探讨,不断的思考适合于本年龄段的数学核心经验,设计与年龄段相适宜的教学活动。
阶段二
观摩研讨,反思教学过程
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现场执教。第一步,通过年级组的互学共研来推举优质的教学活动,各年级组聚焦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核心经验,通过“小组研磨——评课——调整——反思”,不断调整适宜的学习场景,优化教学具,促进数学活动目标的达成。
年级组互学共研
第二步,将各年龄段推举的2节优质活动进行了园部总体赛课,特邀请了区责任督学敖平华园长,对教师们进行指导交流。重点研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支持性策略,使老师们更加清晰了如何把握数学领域核心经验,使教学过程有效的为达成目标服务。
园部总体赛课提升
阶段三
专家引领,梳理支持策略
大家围绕第二阶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展开反思,从活动目标到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提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等都在不断尝试、推翻、重构。最后,我们推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两节活动作为展示课例,力求通过一课多研,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数学领域的把握能力。11月26日,还特别邀请到长江学前教育学院彭兵院长、王璐老师,以及片区姐妹园的老师们,希望在专家的指导之下进一步帮助老师梳理数学领域的核心,让老师们知道运用什么样的学习场景以及真正的操作活动才能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课例展示
01
汪雅婷老师
小班数学《“1”和“许多”》
汪雅婷老师执教的小班的数学活动《“1”和“许多”》,以建党100周年为祖国妈妈过生日为主线,引出的一系列“分蛋糕”“送鲜花”的互动小游戏,让幼儿游戏、体验操作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让孩子们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江珊老师
大班数学《有趣的排列》
江珊老师执教的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列》,以破解密码为线索,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载体,以“探索—验证—梳理”三个步骤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发现三个图形或数字排列组合带来的趣味和变化,能帮助幼儿自主习得排列组合的经验。
经过小组研讨后老师们修改调整后的课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在这过程中体现了老师们的不同的力量,一种是愿意成长的力量、一种是教研的力量!
同伴共研
02
中心话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学习场景以及真正的操作活动才能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在观摩数学领域教学活动后,老师们围绕中心话题将所思所想进行了碰撞。
杨诗淳老师: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场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小班的汪老师在设置学习场景时,幼儿直接感知的场景比较多,抽象的场景比较少。在操作活动中要注重操作的时效性,操作一定是为目标而服务的,并且是层层递进的。
肖娜老师:首先我觉得是要贴合幼儿的生活环境,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围绕目标去创设学习场景,汪老师设置的场景已经孩子使用的操作材料都是贴近幼儿园的游戏和生活的,操作中还应注意游戏性,比如江老师是通过解开密码锁的游戏方式来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从而达到目标的。
李雪晴老师:江老师的活动运用了孩子生活当中的经验,以这个游戏场景贯穿了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去习得数学经验,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场景的设置就应该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
专家引领
03
长江学前教育学院院长
彭兵
彭兵院长倾囊相助,为老师们今后的数学领域教学提供可实践的思路,她提出:
并以两节展示课例为例,仔细剖析了活动的优缺点:在《1和许多》这节活动中,对照着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可以发现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比如在第一个点数环节,可以将物品随意摆放增加幼儿点数的难度。在《有趣的排序》这个活动中,模式的核心经验是识别—复制—填空—扩展—命名—转换,应该遵循小步递进、游戏化的原则,要体现出综合发展的倾向,同时也要体现出数学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王璐老师非常赞同老师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就“上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需要做出哪些准备?”这个问题与教师们亲切互动,总结出:我们需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创设去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经验提升。随后就“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数数的基本原则、幼儿模式概念发展趋势”三大内容为大家进行讲解培训。
答疑解惑
04
活动的最后,两位专家与老师们互动交流,进行了现场答疑,一一化解了老师们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困惑。
问题一: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新手教师难以捕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何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是怎么样的呢?
彭院长:教师想设计最适宜幼儿发展区的活动,可以将相关的内容材料放入到活动区当中,然后观察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难点。或者就某一话题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共同的困惑是什么?再来设计教学内容。
问题二:上数学活动的时候,我在围绕目标来提问,但是幼儿回答的内容与我要上的内容很不一样,我要用什么样语言或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呢?
彭院长:3-6岁的幼儿是按照自己的大纲来学习的,我们要更多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需要是什么?如果你设计了他感兴趣的事物,他就愿意说。在活动中如果发现幼儿对主题不相关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幼儿先尝试让幼儿先按照兴趣来,等结束了再引到本次活动的主题当中来。还有一点就是,有时候老师提问没有挑战,可以用连续的问题来问幼儿。
问题三:在《1和许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对于“许多”的概念比较模糊,那我们进行幼儿数学教学的时候,怎样给幼儿一个更科学规范的语言呢?
王老师:“许多”这个词属于是形容词,并不是很规范的数学概念。很多老师会有误区,我们数学活动并不是要给幼儿将概念讲清楚,只需要幼儿来感知,概念是老师需要来理解清楚的。
经过专家的引领和答疑解惑,老师们犹如醍醐灌顶。这种“互助式”课例研讨、集体磨课的教研形式,让教师们平等对话、多维表达、质疑反思、梳理提炼,进一步提升了教研能力,弥补了青年教师在数学领域教学方面的不足,推进了我园整体的教学水平。此次活动虽然接近尾声,但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研修的脚步永不停驻。相信,在追寻优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能欣赏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研修是一次思维的碰撞,
研修是一场知识的修行。
让我们立足于儿童立场,
跟着孩子“小步递进”
在研修路上繁花绽放。
-END-
撰稿:毛斯妮
美编:郭静
审核:陈莉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