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方法不当,幼儿教师如何改进,像“发明家”一样创新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如何避免“技术至上”或“形式主义”的误区,真正让信息化教学服务于幼儿的发展,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像“发明家”一样,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让幼儿教育既有趣又有效。
1. 从“工具导向”到“儿童导向”:回归教育的本质
很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容易陷入“工具导向”的误区,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或APP,却忽略了幼儿的真实需求。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季湄教授所说:“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用技术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改进建议:
- 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比如,幼儿对动画角色感兴趣,可以利用互动白板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而不是单纯播放动画片。
- 技术为教育服务: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工具,比如用AR(增强现实)技术让绘本“动起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像“发明家”一样设计教学活动:创意无限
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创新”,而不是“复制”。幼儿教师可以像“发明家”一样,将技术与教育内容巧妙结合,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教学活动。
案例分享:
- “虚拟动物园”:利用VR技术,让幼儿“走进”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长颈鹿的脖子有什么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 “数字积木”:通过编程积木(如Scratch Jr.),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小兔子找胡萝卜”的游戏,幼儿需要通过编程指令帮助小兔子完成任务。
3. 让信息化教学“接地气”:技术与生活结合
信息化教学不一定要“高大上”,而是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冯晓霞教授所说:“幼儿的学习是从生活中来的,信息化教学也要回归生活。”
改进建议:
- 生活中的数字化体验:比如,利用平板电脑拍摄幼儿种植的小植物,记录生长过程,制作成“植物生长日记”。
- 家园共育的数字化桥梁:通过班级微信群或APP,分享幼儿在园的学习成果,比如一段舞蹈视频、一幅绘画作品,让家长也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4. 培养“数字化小公民”:关注幼儿的媒介素养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幼儿使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正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张洁教授所说:“幼儿需要学会如何与数字世界相处,而不是被数字世界控制。”
改进建议:
- 制定“屏幕时间规则”:比如,每次使用电子设备不超过15分钟,避免幼儿过度依赖。
- 引导幼儿批判性思考:比如,观看动画片后,可以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合理吗?”“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5. 教师自身的“数字化升级”:终身学习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改进建议:
结语:信息化教学是一场“创意马拉松”
信息化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需要教师不断创新的“创意马拉松”。正如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所说:“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让我们像“发明家”一样,用智慧和创意,为幼儿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数字之门!
小提示:如果你有信息化教学的成功案例或困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