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孩子美术作品构图失衡,幼儿教师怎样组织 “构图平衡挑战赛”,提升美感?
解答:
构图失衡是幼儿美术创作中常见的问题,但这其实是一个绝佳的教育契机!通过组织“构图平衡挑战赛”,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提升美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力。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活动方案,结合了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的观点,以及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原则,让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1.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构图平衡”的概念,学会通过调整画面元素的位置、大小、颜色等,使画面看起来和谐。
-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感和审美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2. 活动准备:
- 材料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贴纸、自然材料(如树叶、小石头)等。
-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设置“艺术挑战角”,展示一些经典艺术作品(如蒙德里安的几何画、梵高的《星夜》),帮助幼儿直观感受构图平衡的美感。
- 技术支持:利用平板电脑或投影仪,播放一些关于构图平衡的动画或视频(如《小猪佩奇》中的艺术创作片段)。
3.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启发与探索(10分钟)
- 导入环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向幼儿解释“构图平衡”的概念。比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画看起来特别舒服,就像跷跷板一样,两边都有东西,不会倒下来?这就是构图平衡!”
- 互动提问:展示两幅画(一幅构图平衡,一幅失衡),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哪幅画看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 专家观点引用:引用李季湄教授的观点:“幼儿的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创作与挑战(20分钟)
- 挑战任务:教师布置“构图平衡挑战赛”任务,比如:“请用这些材料,创作一幅构图平衡的画。你可以用大树叶和小树叶、大石头和小石头,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让画面看起来和谐。”
- 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人,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可以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
- 教师指导:教师在巡视时,可以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觉得这里再加点什么会更好呢?”“如果把这个小石头移到另一边,画面会怎么样?”
第三阶段: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作品展示:每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 互动评价: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你觉得哪幅画最平衡?为什么?”同时,教师可以用“星星贴纸”让幼儿为喜欢的作品投票。
- 专家案例引用:引用瑞吉欧教育中的“儿童百种语言”理论,强调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都是独特的,教师要尊重并鼓励他们的个性化创作。
4. 活动延伸:
- 家庭互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玩“构图平衡”游戏,比如用积木搭建平衡结构,或用水果拼出平衡的画面。
- 日常渗透:在日常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构图平衡,比如:“今天的画里,小鸟和云朵的位置放得真棒,画面看起来很舒服!”
5. 活动亮点:
- 趣味性:通过“挑战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
- 互动性:小组合作和互动评价环节,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教育性: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美感,还融入了观察、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6. 专家建议:
- 李季湄教授曾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 瑞吉欧教育强调:“环境是第三位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丰富的艺术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通过这样的“构图平衡挑战赛”,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如何让画面更和谐,还能在游戏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