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教育与品德教育脱节,幼儿教师如何设计“规则品德融合课”,协同育人?
在幼儿园教育中,规则教育和品德教育常常被割裂开来,导致幼儿在行为规范和道德认知上出现脱节。为了协同育人,幼儿教师需要设计“规则品德融合课”,将规则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1. 以情境教学为载体,创设真实道德冲突
-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季湄教授提出,情境教学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幼儿能够在体验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内化为道德行为。
- 实操建议:教师可以设计“分享玩具”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轮流”的规则。通过讨论“为什么需要轮流”,引导幼儿理解规则背后的公平、尊重等品德内涵。
2. 以故事为媒介,传递规则与品德的双重价值
- 案例参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强调,故事是幼儿教育的“隐形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幼儿能够直观感受规则与品德的关系。
- 实操建议:选择《小熊不刷牙》这样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刷牙”以及“如果不刷牙会怎样”。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规则(刷牙)和品德(爱护自己)之间的联系。
3. 以游戏为桥梁,在玩中学规则和品德
- 行业实践: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自然方式。通过设计规则明确的游戏,幼儿能够在玩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合作、分享等品德。
- 实操建议:设计“小火车过山洞”的集体游戏,要求幼儿排队依次通过“山洞”。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排队”,并延伸到生活中的秩序感和尊重他人的品德。
4. 以日常活动为依托,自然渗透规则与品德
- 专家观点: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规则教育与品德教育的融合需要在日常活动中自然渗透。
- 实操建议:在午餐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浪费食物”,并结合“光盘行动”的规则,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品德。
5. 以家园共育为助力,协同培养规则与品德
- 行业实践:北京市朝阳区某幼儿园园长张丽分享,家园共育是规则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支撑。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发展。
- 实操建议:通过家长会或家园联系册,向家长传递规则与品德融合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
6. 以评价为导向,强化规则与品德的联结
- 专家观点:华南师范大学的杨宁教授强调,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正向的评价,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与品德的关系。
- 实操建议:在班级中设立“规则小明星”评选活动,表彰那些既能遵守规则又表现出良好品德的幼儿。通过评价,强化幼儿对规则与品德联结的认知。
7. 以主题活动为平台,深化规则与品德的理解
- 案例参考:杭州市某幼儿园开展的“文明小公民”主题活动,将规则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幼儿在参与中深化对规则与品德的理解。
- 实操建议:设计“我是小小志愿者”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规则(如排队、礼貌用语)与品德(如关爱、责任)的融合。
结语
规则教育与品德教育的融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情境教学、故事媒介、游戏活动、日常渗透、家园共育、评价导向和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规则品德融合课”,帮助幼儿在规则中培养品德,在品德中内化规则,最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