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作息导航图”:精准适应小学作息时间表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作息时间的调整是一个重要且常被忽视的环节。正如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所说:“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缺乏对小学作息时间表的详细解读和引导,导致幼儿在升入小学后,面对突然变化的作息安排时感到不适应。
问题分析:幼小衔接中的作息“断层”
- 作息时间差异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对灵活,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而小学的作息时间则更加固定,课程安排紧凑,课间休息时间短。
- 幼儿缺乏时间观念:幼儿对时间的感知较弱,难以理解“40分钟一节课”或“10分钟课间休息”的具体意义。
- 家长和教师引导不足:许多家长和教师更关注知识衔接,忽视了对作息时间调整的引导。
解决方案:设计“作息导航图”
“作息导航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通过图形、符号和时间线的结合,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逐步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以下是设计“作息导航图”的具体思路:
-
时间轴设计
- 以一天为单位,将小学的作息时间(如早读、上课、课间休息、午餐、午休等)用时间轴的形式呈现。
- 使用幼儿熟悉的符号或图片(如钟表、太阳、月亮)标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内容。
-
互动性设计
- 设计可移动的“时间卡片”,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卡片粘贴到对应的作息时间段。
-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小学的课堂和课间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小学的作息节奏。
-
分阶段引导
- 第一阶段: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逐步引入“作息导航图”,让幼儿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
- 第二阶段:通过模拟小学课堂,让幼儿体验“40分钟一节课”的时长,培养专注力。
- 第三阶段:在毕业前夕,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察小学生的作息安排,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
-
家园共育
- 向家长发放“作息导航图”的简化版,鼓励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逐步与小学作息同步。
- 提供家长指导手册,讲解如何在家中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案例分享:某幼儿园的“作息导航图”实践
某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引入了“作息导航图”,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 教师讲解: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向幼儿介绍小学的作息时间。
- 幼儿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时间卡片”粘贴到对应的位置。
- 模拟体验:幼儿园组织“小学日”活动,模拟小学的课堂和课间活动。
- 家长参与: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逐步与小学作息同步。
经过三个月的实践,该幼儿园的幼儿在升入小学后,普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较好地遵守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
专家观点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华爱华指出:“幼小衔接的核心是帮助幼儿实现从‘玩中学’到‘学中玩’的转变,而作息时间的调整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基础。”通过“作息导航图”,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逐步建立时间观念,为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结语
“作息导航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通过可视化、互动化的方式,帮助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实现作息时间的平稳过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作息时间调整的重要性,积极设计并实施“作息导航图”,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