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独占?教你几招引导孩子学会共享,保障玩具使用权益!🎲
在幼儿园里,玩具是孩子们社交的“桥梁”,但“独占玩具”这个问题常常让老师们头疼。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共享,同时保障他们的玩具使用权益。💡
1. 理解孩子的“占有欲”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的“独占行为”并不是“自私”,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2-7岁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所以,当孩子说“这是我的”时,他只是在表达一种安全感的需求,而不是故意“霸占”。
解决方法:
- 共情引导: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用温和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但其他小朋友也想玩哦。你觉得我们可以一起玩吗?”
- 设定规则:比如“每人玩5分钟,然后换下一个小朋友”,用计时器帮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
2. 用游戏化方式培养共享意识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学会共享。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孩子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的。
游戏推荐:
- “轮流大作战”:准备一个沙漏或计时器,让孩子们轮流玩玩具,时间到了就换人。
- “分享小英雄”:设计一个“分享勋章”,每次孩子主动分享玩具时,就奖励他一个小勋章,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小礼物。
3. 建立明确的玩具使用规则
在幼儿园里,明确的规则能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茨(Lilian Katz)曾指出,规则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规则建议:
- “先到先得”:如果玩具是公共的,谁先拿到谁先玩,但需要设定时间限制。
- “专属时间”:如果是孩子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可以允许他有“专属时间”,比如前10分钟自己玩,之后要分享。
4. 用故事和绘本引导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和故事来传递“分享”的理念。《彩虹鱼》这本经典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一条彩虹鱼学会分享鳞片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
推荐绘本:
- 《彩虹鱼》:学会分享,收获友谊。
- 《这是我的!》:通过三只青蛙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共享的重要性。
5. 家园共育,家长也要参与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仅受幼儿园影响,家庭环境也至关重要。陈鹤琴先生曾说:“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家长可以在家里也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和兄弟姐妹轮流玩玩具,或者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
家长行动建议:
- 以身作则: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比如分享食物、书籍等。
- 及时表扬:当孩子主动分享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强化这种行为。
6. 如何处理“玩具被独占”的情况?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独占,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 引导沟通: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我也想玩这个玩具,可以轮流吗?”
- 老师介入:如果沟通无效,老师可以介入,帮助双方达成共识,比如“我们一起玩,或者轮流玩”。
总结
引导孩子学会共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理解孩子的心理、设定规则、游戏化引导、故事启发以及家园共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分享,同时保障他们的玩具使用权益。🌟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要用耐心和爱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共享中收获友谊和快乐!💖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