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小衔接” 政策频发,怎样把握尺度,既符合政策又不 “小学化”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小衔接”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政策频发背后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关注。如何在政策框架下做好幼小衔接,既符合政策要求又不“小学化”,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以下从政策解读、实践策略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一、政策解读:明确“幼小衔接”的核心目标

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幼小衔接”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避免“小学化”倾向。政策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

  1.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帮助幼儿在身心、社会性、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好适应准备。
  2. 注重游戏化学习:幼儿园阶段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过早引入小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3. 家园校协同:幼儿园、小学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创造条件。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所言:“幼小衔接不是‘抢跑’,而是‘助跑’。”我们要避免将幼小衔接简单理解为知识灌输,而是要从幼儿的全面发展出发,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实践策略:科学衔接的“三化”路径

  1. 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幼小衔接阶段,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关键能力。例如:

    • 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小学生活,如“我是小班长”“整理书包比赛”,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的规则和任务。
    • 建构游戏:通过积木、拼图等材料,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 语言游戏:通过故事会、儿歌朗诵等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2. 能力培养系统化
    幼小衔接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软实力”,包括:

    • 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任务完成、物品整理等。
    • 社会交往能力:如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
    • 学习品质:如专注力、好奇心、坚持性等。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指出:“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而不是‘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通过日常活动和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发展这些能力。

  3. 家园校协同化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具体做法包括:

    • 幼儿园与小学联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邀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交流,帮助幼儿和家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 家长教育: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避免“抢跑”焦虑。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固定的学习时间、阅读角等。

三、案例分析:如何避免“小学化”

案例1:某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月”活动
该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设计了一个月的主题活动,包括“小学生的一天”“我的书包”“我会整理”等。活动以游戏为主,如“整理书包比赛”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分类整理物品,而不是直接教授小学的知识内容。这种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为他们的小学生活做好了准备。

案例2:某小学的“零起点教学”实践
某小学在一年级开学初实行“零起点教学”,即不预设学生已经掌握拼音、算术等知识,而是从基础开始教学。同时,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定期交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调整教学节奏。这种做法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宽松的适应环境。


四、总结:把握“幼小衔接”的尺度

  1. 以儿童为中心:始终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学习。
  2. 以游戏为依托: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关键能力,而不是直接引入小学的教学方式。
  3. 以合作为保障:加强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创造条件。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所说:“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而是‘科学引’。”让我们在政策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态度,帮助幼儿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小衔接” 政策频发,怎样把握尺度,既符合政策又不 “小学化”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