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
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
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课程缘起
新学期开始,孩子们都在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假期生活,铭铭在介绍自己在云南旅游的照片时,乔乔指着照片问:“你这件衣服怎么那么漂亮,跟天空一样,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是我暑假去了云南,用扎染做出来的衣服。”。小朋友听到后纷纷围上去问:“扎染?什么是扎染?”……
因此,教师紧随幼儿对扎染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探索与研究,带领幼儿深入扎染的世界,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初步感知美和表达美的兴趣。
壹
初识扎染
了解扎染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扎染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扎染,我们共同阅读绘本故事《蓝花坊》,观看扎染工艺制作视频。
了解扎染工具
通过调查和学习,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扎染的工具,如:颜料、橡皮筋、夹子、小桶、小木棍、棉签、剪刀等。
了解扎染步骤
扎染的步骤有哪些呢?它是如何染出来的?孩子们带着疑问,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扎染的步骤。
扎结、打湿、染色、晾晒。
贰
探秘扎染
尝试“扎”
遇到的问题:不会绑皮筋
扎染开始啦!孩子们根据视频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操作,但是一开始孩子们就遇到了难题——不会绑皮筋。
经过大家不断地探索与尝试,班级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很快掌握了绑皮筋的诀窍。同时,老师邀请他们担任小老师教不会的小朋友绑皮筋。大家还将扎皮筋的方法编成口诀:一拉、二翻、三撑、四套。
掌握了“扎”的方法,接下来就要开始染颜色了。
尝试“染”
发现的问题:图案单一、花纹相似
一帆
我的布上只有一点点花纹。
翔翔
怎么我的没有好看的图案?
恺恺
为什么他的颜色那么深,我的颜色很浅?
猜测原因与解决办法:
教师的思考
在初次尝试扎染的过程中,孩子们遭遇了各种挑战。然而,老师始终坚信孩子是解决问题的“专家”,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和探索,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当允许孩子们自由思考和探索时,他们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深刻。
基于首次的扎染体验,孩子们对所染制的图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扎染出更好看的花纹?
再次尝试“染”
我设计的花纹
小悦
我想染一个太阳一样的,有很大的太阳光。
奕潼
我喜欢雪花,我要染出雪花的花纹。
蔡蔡
我要染一朵小花,旁边还有一个个泡泡。
开始利用工具进行扎染。
染出花纹后大家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把自己扎的方法分享给每个小朋友,经过分享与探讨,大家发现花纹与扎的方法还有使用工具有关。
寻找扎染工具
琬迪
我们都是拿弹珠和橡皮筋绑的,能不能拿一些不一样的材料?
静翕
用石头放在布的上面,我觉得可以扎出好看的图案。
子淇
我觉得乐高玩具放在上面试试,会不会是正方形的形状?
孩子们带着想法和思考,开始寻找身边可利用的材料……
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后,孩子们自由探索,运用材料进行扎染,并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孩子们在探索和操作中发现了扎染的花纹与扎的方法、工具的选择有关。在扎染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体验到了白布变成花布的奇妙过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审美和创造能力。
叁
玩转扎染布
趣玩扎染布
经过多次染布后,班级染好的布料越来越多,孩子们又发出新的疑问:染好的布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茉茉
我想做一条裙子。
博译
我想设计在帽子上,做成绑带。
新佟
我觉得可以做一个丝带。
泽诚
我觉得可以拿来玩游戏。
大家按照设计图开始尝试制作。
扎染衍生作品
随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班级的扎染衍生作品越来越多,如何将扎染作品更具美感地展现和使用,将扎染作品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扎染艺术品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有使用价值,成为了孩子们新的关注点。
心妍
我觉得做成一个进区水果牌。
昭昭
我们可以送一些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
宸烯
布可以拿来给娃娃做衣服。
小蓓蕾
拿来展示,感觉也不错哦。
大家按照设计图开始尝试制作。
↑ 前后对比图 ↓
在探索不同的扎染方法时,孩子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创造力。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多种扎染技巧,更在实践中培养了问题的解决能力。面对“图案单一、花纹相似”的问题,他们集思广益,寻找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让扎染作品的呈现更加的丰富和多元。
此外,家园合作也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家长们积极参与,协助班级搜集材料,为孩子们成功探索扎染提供了保障。
肆
传承扎染
艺术展前准备
追随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大家的讨论下,我们决定在幼儿园举办一场扎染体验展…
你想如何开展我们班的户外扎染体验“展示会”?
扎染宣传组:我觉得需要一个话筒,还要拿着布邀请其他班,还有园长妈妈她们。
材料准备组:人那么多,是不是一个盒子不够呀?
布置现场组:我想在桌子上面放盆栽和放扎染材料。
现场讲解组:我们也需要话筒,然后我想在扎染坊上面加一些吊饰作品。
现场协助组:我们觉得要提醒她们把橡皮筋绑好,还要告诉她们夹扎法和捆绑法。
从孩子们制作的设计图可以看出他们对开展扎染体验区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是否实用,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呢?为了使我们的改造方案更加有用,我们决定一起到展示场地进行实地参访。
实地参访——调整场地规划图
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1.我们现有的改造想法合不合理?如不合理,我们可以怎么调整?
2.参访后,你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改造想法?
实地参访后,孩子们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了新调整,提出了新的改造计划,并用绘画表征进行记录。
开始布展啦!
自主选择 分工合作
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户外扎染体验馆主要集中在了解扎染、体验扎染、玩转扎染布、扎染作品展示4个方面。为了明确分工,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对布展工作进行了分组,并讨论了各组的具体工作内容,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布展小组。
扎染宣传组:设计宣传海报,练习宣传稿,并向大班组各班进班宣传邀请。
材料收集组:负责收集活动当天“扎染体验区”和“扎染布设计区”所需要用到
现场布置组:根据商讨好的设计图,进行物品的摆放和现场装饰,营造扎染氛围。
现场讲解组:提前温习扎染相关的内容,结合本学期所掌握的内容向“参观者”讲解,为“参观者”解答疑惑。
现场协助组:活动当天,灵活调整游园时间,留在本班活动区协助“参与者”进行体验扎染活动。
欢迎光临我们的扎染体验“展示会”
我们的思考
一方素布、几滴染料带来数不尽的欢喜与快乐。在这场有趣的扎染旅程中,孩子们展现了极高的兴趣和热情。
从初识扎染、走进扎染、体验扎染到传承扎染,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成功中收获喜悦。通过对“扎染”的初步了解,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希望“扎染”的课程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一颗“美”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寻找扎染的美。
文稿:朱凤琳
图片:朱凤琳、陈文丽
编辑:汪 豫
初审:李 羚、崔 博
终审:耿 媛、李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