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举办“幼有善育”鹏城论坛,是深圳提升学前教育队伍素质、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行动,也是深圳学前教育先行示范的又一创新举措。
我们积极响应深圳学前教育先行示范精神,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线上回放及线下观摩讨论等方式进行活动后的分享与交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再结合工作实际延伸拓展学习,聚焦真问题,进行真研讨。
11月1日,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回顾论坛活动中的精彩环节,透过屏幕再次聚焦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的“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刘红丽围绕“幼儿园空间与环境的定位、规划设计、儿童参与、教育价值最大化”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分享了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的课程实践探索的策略与路径。基于关注孩子的天性、需要和兴趣,让我们用眼睛看见儿童,用耳朵聆听儿童,用心去读懂儿童,创设空间与环境,建立与孩子心灵相通的通道。
李敏谊教授从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的探索与深圳实践,结合国际经验,围绕儿童学习空间与环境的内涵(what)、价值(why)与路径(how)三大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李敏谊教授强调:“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有表达自己的权利,教师需要看见儿童背后蕴藏着全新的儿童观。”
王水发副局长从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的实践视角与李敏谊教授的理论视角两方面回顾分享了对论坛全过程的观察与思考。他指出,要重视李敏谊教授分享的国际经验,日本、英国、北欧、澳洲经验各有特色,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学习,我们要放眼国际,立足本土,吸收借鉴国际优质经验,做好深圳幼儿园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与建设。
老师们通过线上回看,对“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之区域环境的空间规划与创设有了更多的思考。
聚焦“班级学习环境”,以“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为抓手,级组长带领老师走进班级,现场研讨区域环境的空间规划与创设。
各班教师从区域环境的空间规划、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教师的思考与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各级组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获进行研讨分享,逐一表达对核心三个问题的意见,并记录在讨论结果单上。
第一个问题:你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你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火花,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相互启发与促进,让我们对班级学习环境创设下一步的思考与优化有了更很明确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次论坛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在今后的区域环境创设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实践中去。要用一双教育的慧眼,看见儿童、倾听儿童、敬畏儿童,只有善待儿童,才能实现善育儿童。
最大的收获是:让活动中的每个空间赋予教育环境,让每个环境融合社会、人文、艺术、家庭、生活等多维元素。透过细节,“看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呈现“空间与环境”。
最大的收获是:南山机关幼儿园自然、生态、环保、且充满挑战的户外环境让我们“看见儿童”自然随性的游戏状态。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多元文化且更具挑战性的空间与环境。
根据本期论坛回顾,我们以“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为载体,结合工作实际,以“班级学习环境规划与创设”为主要脉络,组织开展生成教研活动,通过问题的聚焦与梳理、案例分析、儿童的表征、环境规划与呈现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拓展与交流。
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我们要结合实际,立足园情,不断完善“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呈现“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文化,实现课程内涵发展。
活动最后,李园长总结道: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并着眼于现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创设出温馨、自由、生活化的班级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心中也留存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今后教学实践工作,老师们更是纷纷用文字书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华福琴老师:
非常感谢这次“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之“看见儿童”线上学习活动。作为“幼有善育”的学前教育先行者,我们要关注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求,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现场参访环节,看到了机关幼儿园的空间、环境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尊重儿童了解园所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拓展和美化,让儿童有用之不尽的游戏学习材料。变废为宝,创新玩法,环境处处体现了儿童的参与。通过大家的分享、专家的解答,让我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观察孩子,发现兴趣点,给予持续支持。在班级环境的规划时,让儿童一起加入,聆听孩子的需要和观点,去赋权孩子的话语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推动儿童加入改造环境实践中。
彭璞老师:
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空间与环境的创新让我赞叹不已,通过现场的参访视频,可以看出一个基于儿童立场、邀请儿童共同参与、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环境,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在机关幼儿园里一件普通的物品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材料,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进行探究。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创设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最后用王水发副局长说的:“看见儿童,要把儿童作为研究主体,而不仅仅是研究对象”。
希望我们每一位一线老师都能尊重孩子的声音,以孩子的需要为需要、以孩子的关切为关切、以孩子的兴致为兴致,做孩子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苏斌如老师:
非常感谢深圳市教育局推出的“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学习活动。此次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视频中的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对“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的合理规划和挖掘。设计时真正做到源于生活,关注幼儿需求与兴趣,结合实际,立足园情,做出了自己的园本特色,让孩子和家长都参与其中,尽其所能地做到李敏谊教授所说的“聆听儿童、賦权儿童、提升儿童的福祉。”不禁为他们的优秀点赞,而这也正是自己要努力的地方。
“为儿童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空间与环境”这是王水发局长对我们教师的提出的一个期待,但我想它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家长真正所需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努力将其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的每一环节中。
陈雅静老师:
本次论坛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南山机关幼儿园创设的室内、外和公共功能性的环境探究性学习环境。为了追随儿童的天性,读懂儿童的需要,支持儿童的发展,机关幼儿园把中心庭院定位为观影性环境,把最大的户外场地南草定位为大型聚会、运动场,小树林定位为生态、自然,让孩子们在这里与自然对话。关注了孩子的天性、需要和兴趣,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孩子的经验不断地在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改造和重组。赋予孩子话语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让我们听见儿童,用眼睛看见儿童,用耳朵聆听儿童,用心去读懂儿童,创设空间与环境,我们以后将要做到如何倾听、呈现、回应幼儿的百种语言。
陈文丽老师:
首先,非常感谢“幼有善育”鹏城论坛推出的这一系列学习活动,这让我们幼教行业的教育者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帮助和提升。通过今天的论坛学习,让我受益良多。在设计儿童的空间和环境过程中,我觉得应当以符合孩子环境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孩子在环境内的体验习惯作为主要方向,给提供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有亲和力的空间。一个安全愉悦、丰富多彩且又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环境,那将会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他们喜不自禁、乐此不疲地在环境中活动,在环境中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在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同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和现固了幼儿的情感、行为、习惯、技能、个性等。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全面与和谐发展。
“幼有善育”鹏城论坛为深圳学前教育的幼教人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在接下来的论坛活动中,我园将持续关注每期的教研论坛,领略专家理论指导,聆听教育实践者的经验分享。我们期待下一期的“看见儿童”……
让我们一起
看见儿童,追随儿童
支持儿童,发展儿童
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创造的实践者
文稿:沈巧媚
图片:杨涵、陈雨微
编辑:刘庆
初审:高昕
终审:耿媛、李美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附属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