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背景
体能区已经玩了一段时间了,孩子们对这个区也越来越熟悉了,他们也在不断地用梯子、轮胎、垫子等材料探寻着不一样的游戏玩法。孩子们都不受约束的进行着创意组合。我们的垫子能玩什么游戏呢,木板和安吉箱组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孩子们在日常游戏中对滑滑梯非常感兴趣,他们利用垫子、木板、安吉箱、梯子等材料开始了一次“别样的滑滑梯”之旅。大家搬来了很多的垫子、轮胎、木板等材料,于是,一场搭建“滑滑梯”的游戏开始了……
二、滑梯行径历程
“滑梯”是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自主搭建出来的一样新奇的东西,其中蕴含着大大的价值。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滑梯”很是感兴趣。
为了引发幼儿对“滑梯”的持续关注度和探究欲望, 我们初步形成了活动脉络图。于是,我们的滑梯之旅开始了……
三、滑梯初形成
大家搬来了很多的垫子、轮胎、木板等材料,于是,一场搭建“滑滑梯”的游戏开始了……
情景一:垫子滑梯总是要掉下去。
孩子们搬来了几块垫子,曼曼和杰杰把其中一块垫子折叠垒高起来,然后她们两个又拉着另外一块垫子的两端把它搭在垒高的垫子上,作为滑梯的“滑道”。简单的“滑道”形成了,但是,小朋友刚坐上去,搭在上面的“滑道”就掉下来了。
是不是搭的太外面了。
那就再把它往里搭一点吧!
但是这种方法滑梯还是会掉下去呀?
可以用什么东西抵住吗?
一旁的涵杙看到旁边有一个轮胎,就把轮胎搬过来放在垫子“滑道”的对面,这次滑梯没有掉下去了。
情景二: 垫子滑梯太低,滑的太慢。
“滑道”不会再掉下去了,杰杰就和曼曼开始玩滑滑梯。通过游戏,它们发现了新问题。
问题一:滑梯有点滑不下去?
大家伙用了曼曼的方法,又加了一块垫子进去。孩子们发现加了垫子的滑梯变高了,比刚才要好多了,可以滑下去了。
情景三:垫子滑梯太短了,一下就没了。
玩着玩着他们发现发现了垫子滑梯会出现新的问题,它们又开始了讨论……
问题二:垫子滑梯太短了
于是,他们开始了行动。几个小伙伴一开始找来了一块木板,试了下发现木板的长度不够,他们又找来了更长的木板,把它放在垫子下面,发现垫子左右会摇晃。最后,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试验发现,只有在垫子上搭两块长木板才会让“滑道”变得更稳。
幼儿收获
我们的发现:
1. 搭建滑梯,首先“滑道”需要一个支撑点,虽然只是加了一个轮胎,就解决了“滑道”总是掉下去的问题。
2. 滑梯要有一定的高度,有高有低,如果滑梯是平行的就滑不下去了。
3. 滑梯都是很长的,不会一下子就滑到底,他们有利用身边的材料使滑道变长。
四、滑梯大探秘
孩子们带着讨论出来的小妙招,开始了第二次的梯子滑梯探索活动。这次孩子们在选择游戏材料上有了针对性的选择,他们会直接选择长的木板作为“滑道”,选择安吉箱与木板进行连接,用大轮胎固定住木板的下端。
情景一:高低与速度。
孩子们开始了第二次的梯子滑梯探索活动。这次孩子们在选择游戏材料上有了针对性的选择,他们会直接选择长的木板作为“滑道”,选择安吉箱与木板进行连接,用大轮胎固定住木板的下端。接着他们分别在大安吉箱和小安吉箱上搭建滑梯。
经过几次角逐,结果还是每次都是高的安吉箱搭建先滑下来。他们发现高的滑梯下滑速度更快一些,低的滑梯下滑速度要慢一些。
幼儿收获
我们的发现:
1. 大安吉箱高,所以搭在它上面的滑梯也高,滑梯更高、更陡滑下来就更快,低的滑梯滑起来速度会慢一些。
2. 坡度高低会影响下滑的速度。
情景二:材质与速度。
孩子们根据前一次的游戏经验,继续搭建滑滑梯,这次曼曼也想尝试从高一点的滑梯上滑下来。但他发现木板都被小朋友们拿走了于是她搬来了一架单梯。他们的“滑梯”游戏又开始了……
孩子们发现明明在同一高度的滑滑梯,为什么还是下滑速度不一样呢?难道是木板和梯子会影响下滑速度?于是很多小朋友也加入到了他们的游戏中,反复实验比较,进行实验验证。
幼儿收获
我们的发现:
1. 两种滑梯的滑道,木板的滑道更平整一下子就能滑下来了,梯子的滑道上有好多洞洞老是阻挡滑下来。
2. 在一样的高度上,不同材质的滑道下滑速度是不一样的。
3. 滑梯滑道的材质密度不一样,会影响滑梯下滑速度。
情景三:形状与速度。
根据前几次的游戏中孩子们发现“滑梯的高低”会影响下滑速度。这次游戏他们新增了一个材料:皮球。
杭杭和曼曼在木板上滑滑梯,而糖果和乐乐拿着皮球,让皮球从木板上滚下来,看到了皮球的情况,孩子们的话匣子又打开了……
于是,孩子们就在附近找来方的木头积木和三角形的木头积木,三样不同形状的东西开始了试验。
一次次的试验他们发现在这些材料中还是皮球滚下来的速度更快。
幼儿收获
我们的发现:
1. 皮球是圆的一下子就可以滚下来,圆圆的东西肯定可以滚的很快。
2. 三角形积木从滑梯上滑下来的速度最慢。
3. 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滑梯下滑速度。
五、玩出不一样
在第三次的游戏中,孩子们根据前面几次的游戏经验,他们把木板和垫子进行完美的结合,一架更长更大的滑梯诞生了。一开始孩子们显得很兴奋,有很多小朋友都来玩了。
可是玩了没多久孩子们对坐着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游戏失去了兴趣。这样的玩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了。“滑梯”上只有几个孩子在玩。
滑梯上,除了用滑下来,还有别的玩法吗?
能不能像我们在教室里玩垫子的时候是怎么玩的呀!
我知道了,我有个新的玩法!
我们可不可以从滑梯上面躺着滚下来。
这个主意一提出来,孩子们都兴奋起来了,都试了试从滑梯上面躺着滚下来。
其他孩子们看着他们玩的那么开心,也开始加入了这个新游戏。
幼儿收获
我们的发现:
1. 原来滑梯滑下来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可以前滚翻,侧滚翻滑下去。
2. 在“花样翻滚”下来的时候要努力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不然就会半途中滑梯上掉下来。
六、游戏感悟
在别样的滑梯之旅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比较、分享等方式,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知道了搭建滑梯需要“支撑点”“高度”“长度”这三个要素,同时还发现了“坡度高低”,“材质的密度”和“物体的形状”都会影响滑梯下滑速度,体验到了滑梯之旅的乐趣。
关于幼儿
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想、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这其中看到了小组的分工、合作、协商、讨论,看到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以往的游戏中,我们常常担心孩子失败,担心他们的游戏偏离活动目标,从而总是过于遵从原有预设,急着介入。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尝试“放心、放手”,却收获满满。
关于教师
关于滑梯,孩子们还有很多的秘密要去探索。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幼儿的游戏游戏中。
1. 放手:幼儿在前,教师退后 。
教师在游戏中的“退”是观念的重大转变,更是习惯的艰难重塑。整个过程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权,在选择材料、空间、时间、制定游戏计划方面均由幼儿自主决定和选择。
2. 助推:幼儿在前,教师随后 。
静观幼儿游戏行为,充分了解幼儿,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助推点拨,推进游戏朝有价值的方向发展。
3. 支持:幼儿在前,师幼同行 。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创设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支持性环境,提供幼儿与环境、材料、他人的互动机会,关注个体,顺学而导。
中四班的“滑梯”之旅仍将继续,让我们敬请期待更多精彩的故事吧!
主编:高懿喆、韩燕红
拍摄:中四班教师
审核:韩燕红、施萍萍、韩佳乐
总审核: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