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建水县临安镇童怡幼儿园学好用好“三个工作法”,从大讨论活动中深入查找教研工作中的疑难和不足,用心思考教研问题的破解之法和突围之路。
用好项目工作法,实现教研大提升
教研项目化。为了更好的做好我园教研工作,特设立教研组织机构。根据年段、领域、课题划分不同的教研项目组,分别设立了小班、中班、大班、五大领域、园本特色、课题等教研项目组。根据幼儿一日活动流程,分为生活活动、体育活动、区域活动、教育活动、教育环境创设五个方面。
教研清单化。教研实行领导包保制,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下设“大网格2个”,“中网格”3个,“小网格”26个。园长为总指挥,教学副园长为总调度,行政领导、各年段教研员、各班主任担任各级网格管理员,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教研工作进行全程把控。各教研员包保各年段组,各班主任包保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各班教师包保区域活动及教育环境创设,各保育员包保常规教育及生活活动,真正实现了“挂图作战”抓进度,“倒查责任”抓推进,“销号管理”抓落实。
教研具体化。全园配有年段教研员3名,负责讨论研究各年段教研内容以及组织教研培训,跟踪指导、监督,解决教研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五大领域组长5名,带领教师学习有关方针政策,钻研教材。围绕一日活动各环节进行深入研讨,并组织教师相互听评课,及时了解各教师的保教情况,检查教师听课情况;课题教研团队3个,结合课题研究情况,定期组织教研学术交流活动,做好课题资料的搜集、处理,对形成的文字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归档,撰写教研成果报告,保证教研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一线抓教研
部门配合联动,困难在一线破解。为更好的促进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一日活动流程,行政班子、教研组、班级教师、后勤部门配合联动,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的方式,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难题、聚焦活动环节是否规范有序,查找基层教师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责任到人、深入一线、包保教研、同步提升。
进班督导促研,责任在一线彰显。行政领导、教研组、骨干教师形成合力,深入一线进行半日活动跟踪,通过跟班教师的自我反思、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观摩评析、行政领导的经验分享和总结,切实解决“一线问题”,化解一线问题,形成“行政受锻炼,教师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观摩促进学习,人才在一线培养。教育教学工作更多的是由一线教师在实施,在深入开展“抓教育、补短板、强弱项、增专业”半日活动跟踪观摩中除了解决教师们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还在活动中展现大批优秀教师,优秀班级;在半日活动跟踪评析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真正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用好典型引路法,心系教育促成长
选树典型 让教研“聚”起来。“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幼儿园选树已经培养起来的专业技能强、组织能力强、一日活动执行强的典型班级及教师作为全园学习的对象。其中,小三班、小五班、中六班、中七班、大一班、大六班为班级试点,王燕、杨曦、张颖、何桂华、梁紫芬、刘翠丽等为教师典型,通过试点带动、典型带路,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教育能力,引领教研工作的新成长。
叫响典型 让教研“动”起来。我园结合自身教研工作实际,以典型引路法为抓手,通过交流共享、学习典型、观摩指导,与典型比教学、比技能、比常规,充分用好半日跟踪活动、大教研活动、年段教研活动等提升典型的宣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教师队伍到班级内观摩、班级内学习、班级内讨论、班级内反思,把教研工作做细、做优、做精,进而推动教研高质量发展。
推动典型 让教研“活”起来。自“三个工作法”推广以来,我园共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9次,推选出试点班级6个、教师典型12人,并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将“建水教育”、“古城建水”等新媒体作为宣传正面典型的有力阵地,在微信公众号设立了“人物记”“我身边的教育人”等专栏,让先进典型的宝贵精神和品质得到充分展示。其次,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带头作用,让其余各班级根据选树出来试点班级的经验并结合各班级特色进行“多元合一”,聚力推进我园教研发展,让教研“活”起来。
通过践行“三个工作法”,促进了教师们工作作风的大转变,教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开展“三个工作法”带来的新变化。激发了教师们肩上的责任和担当,也更进一步地融合了教师之间、师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树立了教育工作者的美好形象。
文字:教研组
图片:教研组
审核:潘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