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当微凉的秋风掠过脸庞,
那是山野农田向我们发出的诚挚邀请,
我们的秋季研学故事将从
“一粒小米”开始……
融五育于行,践真知于足。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体验相结合,就变得鲜活而有温度。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晋中二幼?惠园中小班的幼儿来到了“什贴古镇农耕民俗博物馆”,开启了本次探索之旅。
博物馆坐落在什贴村西北角,打造旱塬农耕民俗博物院相继配套的一座场馆。是一座以收藏、展示、研究什贴古镇民俗风情及农耕商贸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活动前,董园长讲解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她说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农耕文化园,了解粮食的生长,了解农具的使用,感受田间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意义重大。
在主题背景下带着问题来到农耕研学基地,孩子们先参观了农耕民俗博物馆,认识了各种农耕工具。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农耕历程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汉族《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在互动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磨玉米,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推石磨。孩子们说:“推石磨,好辛苦”。在实践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也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个农耕工具原来是扇车,可以用来清除谷子里的杂质。那个是招镰,是用来切断谷穗的。”
在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来到了现代的农机具场地。“这个车怎么有这么多的尖尖”“那个车后面怎么是平的”“这个车前面怎么有好多刺”,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坐上去,体验了现代工具车。
“我们一起来剥玉米吧!”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剥了好多玉米,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笑声中感受了收获的快乐。
“哇,苹果树上的果子好大好红呀”“我要摘一颗大大的苹果”“我尝了一下,我摘得苹果真甜。”
最后,孩子们来到了谷子地,原来小米是长这个样子的,它有好多小颗粒,外面看起来毛绒绒的。
亲子农耕研学之旅,是我园家文化课程,“勤俭节约树美德”这一版块的生动实践。在活动中,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收获快乐,让研学之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文字|宇璐
图片|全体教师
编辑|宇璐
审核| 董志华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