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兴奋地聊着假期里的生活。讲着昨天的花灯,甜甜的汤圆,意犹未尽。孩子们好奇美味的汤圆是用什么做的,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好吃的汤圆?”我问?孩子们兴奋起来,于是,我们的课程开始了。
金老师
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的吗?
我知道,汤圆是用米粉做的。
宇辰
浠浠
米粉是不是用大米磨成的?
是的,大米磨成粉就能做汤圆了。
小川
大米的“自我介绍”
大米从哪里来?它们是怎么样一步步走上我们的餐桌的?听听大米的自我介绍吧!
我是“小辛”,我是一粒米,成长在稻田里,可你知道吗?我要健康长大,可真没那么容易!春天,我从种子变为秧苗,搬家到田地,农民伯伯为了照顾“我”,起早贪黑。夏天,蚊虫叮咬又会干扰着我,我的健康成长多亏了农民伯伯的细心呵护。秋天,我终于从一粒谷变成了白花花的稻米,经过许多工序,我成为一碗米饭被摆上了餐桌。可是,我和我的同伴有时被人们抛弃,下水道、垃圾桶随处可见我们的影子。我心疼农民伯伯的付出和汗水。希望每一粒米都被善待!
稻米大变身
稻子怎么变成白白的米呢?我们要自己动手搞清楚。
稻米长在空心的稻杆上,一个挨着一个,沉甸甸地挂在枝干上。
辰辰: 我们用去皮器把稻米的壳去掉了,可是为什么这个米不是白色的呢?
彤彤:它的外面还穿着一件衣服吧!
凡凡:超市有这种米卖的,我妈妈就买了煮粥的,这种是糙米。
晴晴:用石臼磨米粉真是太累了,我的手都酸死了。
成成:我们还是用石磨试试吧!
小叶:这个石磨也好重啊,我们一起加油啊!
我们磨了一上午才磨了这么一点儿!太辛苦了!
彩色元宵
睿睿:汤圆都是有馅的,我们不会包,怎么办?
浠浠:我还吃过没有馅的,我和妈妈一起搓过。
小川:那是元宵,我吃过彩色的元宵,妈妈用蔬菜水果做的。
小泽:我也想吃彩色的元宵,我们也能一起做吗?
米除了能做元宵还能做什么呢?
浩宇
小泽
米还能做米糕、米粉。我最爱吃了。
我爷爷还吃米酒呢!还有米醋。
沐沐
看看我们喜欢吃哪些米做的美食吧!
诺诺:这些吃的我们都喜欢,可是不会做呀?
浠浠:有没有简单点的,我们没有吃过的呀?
老师:我们一起再找找吧!
琼浆玉液——甜酒酿
一份简单的酒酿,其实要精准把握好米饭的温度、水分,还要经过一周的保温发酵才能成功。每个细节造就了美味的甜酒酿。
红糖糯米藕
嘉嘉:做甜酒酿剩下的糯米怎么办呢?
诚诚:我妈妈店里就买糯米藕,很简单,我们也能做。
说干就干,红糖糯米藕就要出品啦!
熙熙:把米塞进莲藕的小洞洞中真不容易。
辰辰:你可以像我一样,抓一把米放在洞口,用手一揉就进去了。
凡凡:我妈妈还用筷子往洞里戳一戳,这样米就更容易进去了,还能多放点米。
老师:塞满米后,我们还要把莲藕的一头用牙签盖起来哦!
经过一晚上,我们的红糖莲藕终于出锅啦!
喝水不忘挖井人——缅怀袁隆平爷爷
大米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粮食。但在很久以前我们中国有很多人吃不饱饭。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发明的水稻让好多人能吃饱饭,吃好饭。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峻恺小朋友:“农民伯伯们太辛苦了,袁隆平爷爷也太辛苦了”。
在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无形中增强了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情感。
一次次活动,一次次探索,更是一次次成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稻米的特征和作用,更懂得了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体会做饭的不易,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更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究、分享的快乐,相信这是一场是春日里美好的邂逅。
编辑/金淼
审核/薛霞萍 羌晔
0519—8696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