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园共育让孩子学会倾听,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协同配合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结合了幼教专家的观点和实际案例,帮助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培养倾听能力。
1. 家园共育的核心:一致性
- 专家观点: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曾强调:“家园共育的核心在于一致性,家庭和幼儿园在培养孩子倾听能力时,应采用相同的策略和语言,避免让孩子感到困惑。”
- 实际操作: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家园沟通(如家长会、微信群、家园联系手册等),分享孩子在倾听方面的表现,并制定一致的行为规范。例如,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当孩子需要倾听时,家长和教师都可以使用相似的语言:“请安静,仔细听别人在说什么。”
2. 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 专家观点:美国幼教专家莉莲·凯茨(Lilian Katz)指出:“孩子的倾听能力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 实际操作: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手机等。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倾听角”,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的某个角落布置一个安静的空间,鼓励孩子在这里专注倾听。
3. 通过游戏培养倾听习惯
- 专家观点: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
- 实际操作: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幼儿园中开展“传话游戏”,孩子们排成一行,教师悄悄告诉第一个孩子一句话,依次传递,最后一个孩子说出听到的内容。在家中,家长可以玩“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如“听到拍手时跳一下”,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专注倾听。
4. 故事与绘本的力量
- 专家观点: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故事和绘本是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重要工具。”
- 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讲一些角色鲜明的故事,如《小兔子乖乖》或《狼来了》,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专注倾听故事内容。家长也可以在睡前为孩子讲故事,并鼓励孩子复述故事内容,既锻炼了倾听能力,又增强了表达能力。
5. 示范与榜样作用
- 专家观点:儿童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强调:“孩子的行为往往是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习得的。”
- 实际操作: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倾听行为。当孩子说话时,成人应表现出专注倾听的态度,如眼神交流、点头回应等。这样,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倾听他人。
6. 积极反馈与鼓励
- 专家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积极的反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 实际操作: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倾听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你刚才听得很认真,真棒!”这种积极的反馈会让孩子更有动力去保持倾听的习惯。
7. 家园合作的延伸活动
- 专家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指出:“家园共育不仅仅是沟通,更应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深化合作。”
- 实际操作: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家长也可以参与幼儿园的“倾听周”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倾听任务,如记录一天中听到的声音等。
8. 利用现代科技工具
- 专家观点: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爱玲认为:“现代科技可以成为家园共育的有效辅助工具。”
- 实际操作: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类APP或在线平台,分享关于培养倾听能力的资源,如音频故事、互动游戏等。同时,可以利用视频通话功能,让孩子与远方的亲友交流,锻炼倾听能力。
总结
通过家园共育让孩子学会倾听,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从一致性、环境营造、游戏互动、故事引导、榜样示范、积极反馈等多方面入手。正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教育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孩子准备好了学习什么。”家园共育的目标,正是为孩子创造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倾听的成长环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