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课程打造,如何结合本地非遗开发特色课程?
在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打造中,结合本地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下是一些专业建议,帮助幼儿园开发出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非遗特色课程。
一、明确非遗资源与幼儿教育的契合点
非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内容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筛选和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选择适宜的非遗项目:优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和体验的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游戏、地方戏曲、民俗节庆等。
- 挖掘非遗的教育价值: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情感和价值观的传递。例如,剪纸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
二、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活动
结合非遗资源,可以设计以下类型的课程活动:
- 体验式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园,带领幼儿亲身体验非遗技艺。例如,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泥塑技巧,或参与传统节庆的准备工作。
- 主题式课程:围绕某一非遗项目设计主题课程。例如,以“端午节的龙舟文化”为主题,开展故事讲述、手工制作、游戏体验等活动。
- 跨学科融合:将非遗与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结合。例如,在讲述传统故事时融入地方方言,或在音乐活动中引入地方戏曲元素。
三、创设非遗文化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非遗文化氛围:
- 非遗文化角:在教室内设置非遗文化角,展示非遗作品、工具和图片,让幼儿随时接触和了解非遗。
- 主题墙饰:利用墙面展示非遗相关的内容,如剪纸作品、民间故事插画等,增强幼儿的视觉体验。
- 户外活动区:在户外活动区融入非遗元素,如设置传统游戏区或搭建小型民俗场景。
四、家园共育,拓展课程深度
非遗特色的打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家园共育:
- 家长工作坊:邀请家长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亲子活动:设计非遗主题的亲子活动,如亲子剪纸比赛、传统游戏体验等,增进亲子互动。
- 社区资源整合: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文化馆或社区合作,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五、案例分享:非遗特色课程实践
以江苏某幼儿园为例,该园结合当地的非遗项目“苏州刺绣”,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 课程目标: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
- 活动设计:邀请刺绣传承人进园,向幼儿展示刺绣技艺;组织幼儿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刺绣;结合刺绣图案讲述民间故事。
- 成果展示:将幼儿的“刺绣”作品展示在教室和园内公共区域,并邀请家长参观。
这一课程不仅让幼儿了解了苏州刺绣的文化背景,还通过亲手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六、专家观点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专家李季湄教授曾指出:“幼儿园课程应扎根于本土文化,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感知、体验和传承文化。”非遗特色课程的开发,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总结
结合本地非遗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创设文化环境、实现家园共育,幼儿园可以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分。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