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STEM教育中,开展化学物质探究活动是一个极富创意且能有效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方式。以下是一些专业建议和具体操作步骤:
1. 明确目标,循序渐进
- 目标设定:幼儿阶段的化学探究活动应以激发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主,而非追求复杂的化学知识。如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所言:“幼儿的科学教育应以兴趣为先导,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物质变化现象入手,如水变成冰、盐溶解于水等,逐步引入更复杂的化学反应,如小苏打与醋的反应。
2. 设计趣味性强的实验活动
- 色彩变化实验:利用紫甘蓝汁作为天然酸碱指示剂,加入醋(酸)或小苏打水(碱),观察颜色变化。这种方式直观且有趣,能让孩子感受到化学的神奇。
- 气泡实验:将小苏打与醋混合,观察气泡的产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有泡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 溶解实验:提供盐、糖、沙子等物质,让孩子尝试溶解于水,观察哪些物质能溶解,哪些不能,并记录结果。
3. 融入科学探究的步骤
- 提出问题:如“盐为什么能消失在水里?”引导孩子思考。
- 观察与记录:鼓励孩子用图画或简单的文字记录实验结果。
- 总结与分享: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4. 注重安全与环保
- 安全第一:所有实验材料必须安全无毒,避免使用危险化学品。如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环境是教育的基础,安全的环境才能让孩子自由探索。”
- 环保意识:实验后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废弃物,培养环保意识。
5. 结合生活实际
- 生活中的化学:如解释为什么面包会发酵、为什么铁会生锈等,让孩子感受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6. 家园共育
-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家庭化学实验,如自制泡泡水、观察水果氧化等,延伸探究活动。
- 资源推荐:向家长推荐适合幼儿的科普绘本或视频,如《神奇校车》系列,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化学现象。
7. 评价与反思
- 过程性评价: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主动提问、是否认真观察等,而非结果的对错。
- 教师反思:根据孩子的反馈调整活动设计,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不仅能在化学物质探究活动中获得快乐,还能逐步培养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的科学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